桂城街道优秀共产党员叶瑞仪:
关心送到家门口 实事办到心坎上

■叶瑞仪(左五)与社区志愿者合影。

■叶瑞仪(左二)入户服务居民。 通讯员供图
今年是大圩社区党委副书记叶瑞仪从事桂城社区工作的第18个年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叶瑞仪服务的大圩社区华福御水岸小区是桂城第一个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闭的小区。叶瑞仪第一次和同事们在居委会办公室“安营扎寨”20多天,第一次离开孩子那么久,第一次离危险那么近……
在不平凡的日子里,叶瑞仪和同事永远冲在队伍的前方守护群众安全;在平凡的日子里,她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己任,将居民的满意视为嘉奖。“回望这段艰辛的工作历程,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与责任。”叶瑞仪说。今年,她获得桂城街道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精准服务确保必要需求不落空
华福御水岸小区是桂城首个封闭式管理区,从5月28日凌晨开始,20多天的时间里,叶瑞仪协同党员及志愿者解决区域内各项物资供应、舆情应对等问题。
“疫情防控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安抚隔离群众的情绪。”叶瑞仪说,当时居民投诉热线电话不断,甚至工作人员的私人电话也全都出动。咨询隔离解除时间、要求特殊物资供应、要求查询物流进程,有时甚至在一天之内接到来自同一位居民的10多个电话……
面对这些接不完的电话,叶瑞仪本着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的态度,带领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保姆式”的服务:为广州独居老人在本地医院购置心脏病药物;为即将临盆的准妈妈安排产检;为急需资金还贷的业主与买家、银行安排洽谈对接;为考生送教育资料,避免耽误他们备考,甚至准考证都安排了双份,还特别贴上了防水保护膜……是怎么做到面面俱到的呢?叶瑞仪道出了秘诀:“归纳整理,精准服务。”她鼓励群里的志愿者发现、提出问题,再将问题归类,集中解决,这样人员虽多,却可以确保必要需求永不落空。
同心协力打胜仗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疫情袭来之时,正值湿热天气,社区工作人员穿着全套的防护服为有需要的人群派送物资时,短短几分钟就感到防护服湿透,有时甚至汗水从袖管中流出,脱下防护服后,烈日将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烤干,一道道白色的汗渍成了他们身上特殊的符号。
每天早上6时许来到御水岸小区的临时办公室,浏览20多个业主群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向上级汇报,并及时答复居民;8时许,社区工作人员穿好防护服对小区3~10栋居民楼进行“扫楼”,检查门禁是否完整;10时30分左右,工作人员对应急物资、快递等进行分类标记,协助桂城街道机关党委疫情防控突击队装车;接着,对接卫健部门开展1~2栋入户核酸检测工作;傍晚6时许,对3~10栋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晚上9时许,统计汇报相关数据,一直到凌晨一两点,他们一整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20多天,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及时地沟通、协调、应急,大圩社区30多位工作人员都在居委会办公室“安营扎寨”,亲密战友以单位为家,同心协力,誓要打赢这场硬仗。
“经过此次疫情,我们整个居委会成了大家庭,一起艰苦作战,全身心陪着御水岸小区的居民。”叶瑞仪说,“这是我难忘又宝贵的人生经历,当时只觉得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回望这一段艰辛的工作历程,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对得起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与责任。”
工作再细一点居民的满意度再高一点
有着这样强大魄力和行动力的社区工作团队,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叶瑞仪与社区党委书记都是2020年12月才调任到大圩。“疫情防控加快了同事们的磨合期,也让居民对我们的信任度快速提升,居民之间也更团结了。”叶瑞仪说。
如今,得益于社区议事厅的成立,大圩社区基本做到社区的事社区内解决,居民在12345投诉问题数量大幅度下降。社区议事厅由党员、街坊志愿者等多方组成,他们每月开展楼道巡查行动,寻找安全隐患;确立“接待日”,提供给居民反馈问题的平台,并且鼓励多方联动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已解决了小区周边“烂路”、垃圾房等问题,居民满意度越来越高。
“我们想得再多一点,再周到一点,工作再做得细一点,居民的满意度就会再高一点。”有着18年社区基层工作经验的叶瑞仪说,社区工作琐碎繁杂,却与居民息息相关,所以要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
见习记者汤子君通讯员杜建新梁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