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1月0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凝聚力量当先锋 三大片区齐发力
    • 灯湖音乐节唱响桂城夜
    • “创熟”再出招深化邻里情
    • 新市民学堂邀您来参与

    第02版:重点

    • 全力以赴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第03版:文化

    • 一个镇街的音乐节何以能吸引 157万人次在线观看?

    第04版:文明新风

    • “创熟”再出新招 深化楼道邻里情
    • 居民更熟络 生活更幸福

    第05版:民生

    • 新市民学堂开讲 首场学粤语民谣
    • 深秋送暖 情浓社区

    第06版:人物

    • 把握“黄金三小时” 提升普查效率
    • 盘活物管先摸底 寻找普查突破口

    第07版:生活服务

    • 紧盯重点行业 提升减排效果
    • 翻盆倒罐清积水 铲除蚊虫孳生地
    • 回答问题可“赚钱” 院内“购物”乐趣多
    • p41

    第08版:校园内外

    • 行走在教育的“苦旅”中
    • 今又重阳 (二章)
    • 美丽的九寨沟
    • 一缕月光的信仰
    • p43
    • p48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5:民生

新市民学堂开讲 首场学粤语民谣

超120场课程邀您参与,助力新市民更好融入桂城

2020年11月04日

■新市民在学习粤语民谣。

“新市民学堂”课程表(后续部分): 报名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桂城商界关爱联会”,咨询电话:13827709494(宋姑娘)

10月31日上午,桂城街道“新市民学堂”系列活动启动,首场活动为新市民提供充满岭南文化特色的粤文化民谣课程和桂城消防体验馆参观。“新市民学堂”计划推出超120场各种形式的课程,推动新市民在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等领域更好融入桂城。

唱粤语民谣学本土文化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上午9时许,南海青年之家课室里回响着广东人耳熟能详的粤语民谣,30多位新市民亲子家庭在上桂城“新市民学堂”。在粤语老师的带领下,亲子们逐一学唱《月光光》和《氹氹转》,并了解歌曲中涉及的岭南文化,如炒米饼、糯米团、赛龙船等。

一个多小时的学习,新市民家庭在欢声笑语中练习粤语听、说、唱,收获颇深。来自湖南、在平洲玉器街生活10年的市民唐建忍表示:“我们来桂城很久了,但粤语还不怎么能听懂,这次希望带儿子来拓展视野,锻炼他说粤语,让他在学校能更好和同学交流。”而从山东来桂城5年的金乐女士则表示,“新市民学堂”的开展,让她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爱,“语言差异总让我们觉得和当地格格不入,这些系列活动打破了这层隔阂,帮助我们融入这个大家庭,感觉心里很暖。”

特色粤文化民谣课程结束后,亲子家庭们又启程参观桂城消防体验馆,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技巧等。桂城商界关爱联会负责人宋双菊表示,桂城商企大力支持“新市民学堂”的开展,今年已筹集4万多元公益资金用于活动开展,将承接“新市民学堂”10场系列活动,带领桂城新市民在周末上特色学堂,并走进桂城各大场馆,参观桂城企业,了解桂城文化,推动城乡融合。

超120场课程服务新桂城人

“新市民学堂”是由佛山市新市民事务办和南海区委政法委主办,桂城街道“新市民融入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新市民融合行动计划,将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全社会资源,引导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以搭建学习平台为具体抓手,结合新市民经济立足、职业发展以及社区融入的根本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公共服务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准备、文化风俗与市民素质教育、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儿童早教和亲子教育、生活艺术和情绪疏缓等模块在内的课程体系,多渠道多方面促进新市民“员工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子女融入学校、群体融入社会”,助力新市民在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等领域融入桂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桂城新市民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市民学堂”系列活动会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关爱桂城”和“创建熟人社区”工作,以文化融合为切入点,着重开展超过120场弘扬佛山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如粤语相声、粤语、粤语歌、非遗剪纸、红木、佛山状元文化、龙狮文化等,还有一系列实用的生活类课程,如老火汤谱、粤式点心、粤菜、DIY烘培等“粤菜工程”的课程,增进新市民对桂城的文化风俗认同,让桂城人和“新桂城人”群体更加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

接下来,系列活动将在桂城45个社区以及企业开展,并希望通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项目实践等方法,发掘和培育一批服务新市民的志愿者骨干。

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邹韵斯通讯员宋双菊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