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搵偈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4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海政协好声音 九大建议助振兴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南海区政协将乡村振兴作为2019年的重大调研课题,两个多月来,深入南海各镇街“把脉”,到佛山四个兄弟区“求方”,并对标先进赴浙江省“取经”。那么,他们究竟取回了哪些“经”?为答好乡村振兴时代考卷他们有哪些好计谋?下面一起来看看!

    南海新进展

    正开展乡村振兴第二批示范村创建工作

    今年,区财政拟拨付12.9715亿元作为“南海区乡村振兴建设专项资金”,集聚全区资源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南海区按照“试点先行、典型示范”的思路,在全区范围内选取了10个村居作为南海区乡村振兴第一批示范村,选取了三个连片示范区重点打造。目前正开展乡村振兴第二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全区举行各类培训考察班52次共3400人次。同时,丹灶镇正在创建南海区乡村振兴培训中心。

    浙江启示

    美丽乡村塘栖村的“加减乘除法”

    浙江省余杭区塘栖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其“加减乘除”的做法值得借鉴。

    2016年,借着余杭区综合环境大整治的东风,塘栖村做起了“减法”

    ——拆除村里的违建、不雅建筑仅用了60天,拆除面积共计40200平方米。在拆除过程中,村里提出“官富带头”,村领导干部、党员、企业家、作坊主带头拆除,村党委书记唐国标带头拆了自家的一栋辅房。

    违建等建筑拆除后,塘栖村开始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加法”

    ——选定核心区进行外立面的统一改造、打造Y型主通道等。

    在外立面整治过程中,塘栖村做起了化解矛盾的“除法”

    ——通过请上来、走下去两种方式,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更关键的是,让一切公开透明,“外立面统一整治工程招投标前期所有流程跟正常招投标一样,就是开标到村里,施工单位由政府城建部门推荐,选谁由老百姓定。老百姓的印象分加上招投标下浮率,谁分最高谁得。”唐国标说。

    如今,塘栖村美丽乡村核心区成效初显,该村做起了“乘法”

    ——美丽乡村建设开花结果,引来农家乐、民宿、运营公司、投资公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政协好声音

    给乡村振兴提九项建议

    党建引领 党员有责

    打造强有力的村(居)两委班子,启动“明星村官培养计划”,培养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有号召力的村书记;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对村内绿化、河涌、公共区域卫生实行党员监督包干制。

    夯实基础 改善环境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当前南海乡村振兴最紧迫的任务,要全力推进“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通过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环境改善,换取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同时,要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引导 全民参与

    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学习浙江“三治融合”经验,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和渠道,比如成立百姓议事会,让村里事百姓议;成立“民间监理”队,监督家门口乡村振兴工程;发动村民参与村规民约的制订,在群众门口悬挂自家家训。

    规划先行 连片打造

    补上乡村规划欠账,坚持高起点谋划,拿出符合南海实际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根据乡村山水田林湖特点去设计,体现岭南水乡特色,留住乡愁;不要只种盆景,要有连片打造的统筹思维,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

    选好试点 集中资源

    在乡村振兴第二批示范村的创建中,要选好试点,不要只盯基础较好的历史文化名村,要做到各种类型的村都有覆盖,各种类型的村都有样板。同时,学习浙江省“千万工程”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经验,南海要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全力打造一批示范村、精品村。

    发动乡贤 汇聚力量

    学习浙江经验,可启动“乡贤+”计划或“乡贤回巢”计划,为乡村振兴凝聚“乡贤朋友圈”。一方面让“乡贤经济”为乡村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另一方面,凝聚乡贤智慧和号召力,助推乡村振兴大业。

    分类施策

    一村一策

    在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和规划过程中,按照城中村、城郊村、纯农村分类施策,切忌一刀切,要按照“一村一策”去设计,体现“一村一品”。

    建管结合

    巩固成效

    改变过去乡村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对建成投用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要有长效的管理机制,要建立起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

    强化宣传 讲好故事

    做好乡村振兴系列政策的宣传、宣讲工作,将政策宣讲精准到基层的每一名干部、每一个党员、每一位群众,打造乡村振兴培训中心和培训课程;讲好南海乡村故事,对乡村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经验做法要充分挖掘好、包装好、宣传好。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李华 通讯员 叶宁 徐玉玺 黄剑青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珠江时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