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南海区狮山镇山南社区启动了塘涌北村安和巷、人和巷两条示范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建设。目前安和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完工,群众反响良好,该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并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为了确保项目能顺利推进,社区党委及塘涌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项目前期多次到现场调查,认真分析研究是本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在项目前期阶段,山南社区主要干部就与设计单位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并与沿线住户进行深入交流,向村民介绍项目情况,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如此,还是存在部分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比如安和巷在改造时,需要铺设污水管及砌筑排水边沟,很多村民、尤其是老人不理解施工的目的,还担心因开挖施工对房屋基础造成影响。另外,因为改造需要开挖路面,不可避免地会在短期内影响村民出行,部分村民不配合甚至阻扰施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积极与村民沟通,另一方面,建设方根据实际情况,将盖板沟位置调整到巷道中间,尽量减少对村民房屋的影响。 在施工期间,设计人员也实时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在井盖采用方面,考虑到小巷可能有摩托车通行,最后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在管道铺设完成并回填后,及时对路面进行了修复,方便居民出行。 在改造人和巷时,施工方在尽量减少施工面的情况下,将原来雨污合流的管道改为污水管道,在巷子中间分布设置合理的污水处理井,巷子两旁的房子原有的污水排出口连接上污水管,在污水管旁边重新铺设一条新的雨水管,在巷子中间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井,同时对整条巷子的路面进行修复升级。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7月初,安和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此时,沿线村民对项目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村民发现,项目完工后,小巷的排水通畅了,臭水沟没有了,小巷路面也更平坦了,小巷路面由之前的坑洼不平变成了光亮如新,村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安和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做法: 整条巷子重新修整,需要全面开挖,清理并退还公共空间,巷子下挖90厘米左右,下层铺设污水管道,中间回填做垫层,上层用水泥砖砌成雨水管道,污水通过集中收集汇流到污水管道中,密封处理;雨水通过地面收集集中排出。 雨污分流“塘涌模式” 对于巷道本身有现状合流管的,将现状合流管作为污水管使用,完善污水接户,并适当新建检查井以方便后期的疏通维护,同时进行源头雨污合流立管改造,将雨水剥离出来,通过地面浅沟排入附近水系。 对于巷道本身没有现状合流管的及现状管道确实无法利用的,则新建污水管及检查井,完善污水接户,同时进行源头雨污合流立管改造,将雨水剥离出来,通过地面浅沟排入附近水系。 七镇街齐响应 推动截污到户、雨污分流 6月底,南海区发布“截污到户、雨污分流”相关工作方案,吹响全区推进自然村“截污到户、雨污分流”攻坚战号角。各镇街纷纷响应,开动员会、作工作部署、选试点村居、宣传发动群众、考察学习经验、加速推进在建工程……下面就一齐来看看各镇街你追我赶的工作势头。 桂城 7月30日,桂城街道召开 “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推进大会,部署雨污分流等工作。桂城“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将分试点摸索、重点推进、全面铺开三个阶段加以推进,最终目标是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116个自然村的“截污到户、雨污分流”。 九江 九江镇市政部门已制定初步实施方案供讨论比选,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目前,部分村(居)的“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已进入现场考察和设计阶段。 西樵 西樵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第一召集人的专项工作组,通过座谈会听取意见、考察走访学习经验、动员会全面推进等方式,启动“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同时,由镇截污办牵头规划西樵镇“截污到户、雨污分流”三年行动计划。 丹灶 丹灶镇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村居进行座谈和沟通,提高村民对雨污分流的认识。下一阶段,将收集村居的建设计划并指导村居开展工作。同时,完善关于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验收、奖励等操作办法。 狮山 7月19日,狮山镇提出完成全年87公里污水管网和47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建设,在山南试点推进“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动员乡村振兴示范村、主污水管网已到达的村居申报第一批“截污到户、雨污分流”示范村。 里水 7月16日,里水镇提出,能按照镇第一、二阶段确定目标时间前完成建设任务的村居、经济社,其所承担工程项目投入的资金由镇补助。目前,第一阶段将要实施雨污分流的62个经济社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大沥 7月19日,大沥镇组织召开工作动员会,解读《大沥镇经济社“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方案》,将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区实施、经济社支持、村民参与”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定期媒体通报、工作例会、督查督办等制度。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李华 通讯员 张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