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有睇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02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龙舟 不端午

来南海感受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

 

    荷香风送精神爽,水漾凉生划小船。端阳竞渡人挤拥,绿女红男找凤鸾……端午将至,诗里的景象又要在南海上演了。

    南岭巍巍,珠水泱泱,南海,承岭南之气,得水乡之灵,自然对龙舟“情根深种”:桂城、九江,龙舟竞渡明兴清盛;西樵山上,“半山扒龙舟”的传统习俗已有500多年历史;大沥盐步老龙与泮塘小龙结契的故事从400多年前传承至今……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扒龙舟,带给南海人的可不止一时热闹,当中的故事和情怀耐人寻味;那些散落在镇街和村居的锦龙盛会,也成为南海人端午期间的民俗文化盛宴。

    知

    礼

    盐步老龙和泮塘小龙 结契认亲数百年

    端午至,盐步龙涌村的船坞中,588岁的盐步老龙即将“苏醒”。作为珠三角河道上众多龙舟的长者,它传递的循礼向善精神浸润着盐步这片古老的土地。

    这种精神由一个故事而来。

    相传明万历年间,广州官府举行龙舟比赛。经过轮番角逐,盐步老龙与泮塘龙舟并驾齐驱,夺标之际,泮塘龙舟的一个小伙子飞身夺标,成为胜方。但他们带着奖品烧猪回到村里,却被老人责骂,老人们认为盐步老龙划得最快,应该他们得烧猪,队员觉得有理,便将奖品送至盐步,可盐步老龙队员说是泮塘龙舟夺标,执意将烧猪退回。

    双方谦让半月有余后,一位老人提议结契认亲,还定下了每年端午,“契爷”从盐步来泮塘探望“契仔”,次日五月初六, “契仔”扒龙舟到盐步涌拜访“契爷”的礼俗。

    因为“结契”而衍生出来的,还有“盐步景”。“从明朝开始,盐步都会在‘契仔’回礼这天举办‘盐步景’。”盐步老龙礼俗省级传承人邵钜熙介绍,每到这天,周边龙舟均来参与,而后逐渐形成盐步锦龙盛会。

    这个因两地结缘而兴起的龙舟盛事,成就了一段因龙舟结缘的村与村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数百年的佳话。

    传

    承

    孩子还没学会走 先到龙舟上玩水

    夏日炎炎,夜幕下的千灯湖畔热闹起来。为了准备端午期间的叠滘龙舟漂移赛,叠北社区的龙舟队员早早在此训练,这热闹的一幕勾起了叠北社区居委会委员孔德志的童年记忆。

    孔德志的父亲是一名龙舟手,因为这层身份,他很小就能上龙舟玩水,“上龙舟是很大的荣光,因为那时候龙舟很少,平常人很少有机会上龙舟。”孔德志说。如今,这种情结在他身上继续延续,“我儿子还没学会走的时候,我就把他抱到龙舟上玩水了……”

    叠滘境内水网纵横,溪滘曲折曾长达约15公里,独特的水道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龙舟漂移文化。自小在这里长大的孔德志对叠滘龙舟的演变很熟悉,“最早的龙舟是用坤甸木做的,有了比赛后,就改良用轻便的柚木,‘龙筋’用抄木,现在用杉木,更轻更易过弯。叠滘龙舟数也从最初的六七条发展到现在的近百条。”

    变的是龙舟的材质和数量,不变的是扒龙舟延伸的精神内核。

    “叠滘龙舟真架势,老公扒俾老婆睇”在叠滘,这句顺口溜家喻户晓,“年轻时好胜,扒龙舟不顾家,但其实扒龙船就是为了给家人看。”孔德志说,叠滘人为什么对扒龙舟情有独钟?因为它传递的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威

    水

    九江猛龙十年夺奖牌近700枚

    “五月龙舟逐海游,兴来直闹到寒秋。一声鼓响如飞去,人力让他沙嘴头。”这首竹枝词记录的就是九江人娱乐的一个重要习俗:划龙舟。

    作为“中国龙舟名镇”,九江的龙舟历史底蕴深厚,同时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培养出了大批龙舟人才,在民间还有“每六个九江人就有一个龙舟好手”的说法。在九江无处不龙舟,镇内各村都有各自的龙舟队伍,每年五一期间举行的五人龙舟邀请赛和国庆期间举行的龙舟嘉年华活动,都会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和观看,营造了良好的龙舟运动氛围。

    如今,更多人了解九江龙舟是在一项数据统计上:10年囊括国内外赛事奖牌近700枚。中国龙舟看佛山,佛山龙舟看九江,九江龙舟就像一面代表中国龙舟的旗帜,屡次代表国家出征世界龙舟锦标赛、亚运会等各种大型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在去年举行的雅加达亚运会上,九江女子龙舟队夺得龙舟项目女子12人200米直道竞速赛冠军、12人500米直道竞速赛亚军,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九江龙舟的实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珠江时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