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07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雨水足 河虾正当造

 
老昌辉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
时令养生
Shi ling yang sheng
清明养生宜早起 顺应阳气生发
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此时,南方气候温暖,在17~30摄氏度之间,正是桃花绽放、杨柳泛青的季节,在这个春意正浓的节气,该怎么养生呢?
阴雨连绵 易夹湿邪
清明时节,阴气逐渐减少,阳气向上向外疏发,气血活动加重,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毛孔由闭合开始逐渐开放,较冬天易出汗。尤其是肝主春,肝气开始亢盛,肝脏所藏之血流向四肢,四肢温暖,活动增多,春季应该特别重视对肝脏的调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清明时节风气主令,风邪既可单独致病,亦可与其他邪兼夹为病,如珠三角地区阴雨连绵,易夹湿邪,致风湿为患,出现关节疼痛。同时,湿气偏盛,湿阻清窍易出现头昏头蒙,疲倦乏力,湿困中焦,出现脘腹痞满、纳呆、大便粘腻不爽。
心境平和 豁达养肝
春季人体阳气生发,人的情绪亦应保持乐观、舒畅,但春季往往潮湿阴郁,时而晴暖,时而阴雨,容易使情绪起伏不定,抑郁病人容易出现病情加重。而心理、情绪的变化与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当人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因此,春季乐观豁达养肝气,不要约束和压抑自己,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要做到心宽、心静,把握春令之气生发宣畅的特点,做到“恬然不动其心”,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万物欣欣向荣的生机相一致,就能保
吴荣开
南海餐饮行业协会会长 、旺阁渔村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荣开
Jiang yin jiang shi
应季饮食 首选荞菜韭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节气饮食是体现这种智慧的重要途径。而节气饮食讲究的就是应季和顺时,以饮食与时序协调。清明将至,雨水增多,正是荞菜上市的季节。这时候的荞菜香甜细嫩,不管是蒸炒还是煮汤,都有妙不可言之处。
取荞菜嫩叶部分切段,加入烧肉与酱料调味,二两的荞菜要搭配一两的烧肉,荞菜切忌过度翻炒,烧肉熟后也别倒水焖煮,否则会失去清爽和香脆的口感。脆嫩爽口的荞菜与甘香丰腴的烧肉结合,才是清明的专属味道。
人们常说,三月黄鱼四月虾。所说的四月虾即清明虾。清明春雨淅沥,“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河虾特别活跃,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由于在河里也能吃到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新鲜
水草,所以虾的味道特别鲜美。韭菜炒河虾,烹调韭菜时需要急火快炒起锅,稍微加热过火,便会失去韭菜风味。
广东俗话说,“春鳊秋鲤夏三黎”。而今正是“春鳊”当时得令之际。最能体现出鳊鱼精髓的做法,非清蒸莫属。将鳊鱼洗净,把蘑菇丝、火腿丝、青椒丝、葱姜放于鳊鱼上,上锅蒸熟即可。或者,把广东人常用的榄菜放在鱼上,蒸出来的味道也是极其鲜美的。
据《本草纲目》记载,簕菜具有清热排毒,消暑解渴,减肥,抗疲劳诸功效;食味甘醇,芳香浓郁,回味无穷。清明前后,因气候温润,西樵山上的簕菜会重新吸收水分,枝头就会长出新春的首趟嫩芽。因此,每年这个时候,簕菜会特别鲜嫩脆口、少苦涩味,而且还会有一股特别的清香。簕菜鲫鱼汤、簕菜浸猪肝都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这时草长莺飞、柳暗花明,也是农民春耕的大好时节,因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后来,清明节逐渐和寒食节相融合,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祭拜祖先的同时,清明也是一个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传统礼俗主题,自古流传至今。期间,人们插茱萸、插柳、吃艾糍、植树、放风筝等。

    统筹

    /珠江时报记者 邓海莹文/珠江时报记者 戴欢婷 梁雅诗 特约通讯员 陈志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珠江时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