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也开启了中国时代巨变的伟大进程。 40年沧海桑田,作为康有为故乡的南海,始终奋发有为、先行一步,充当改革的先锋和闯将,为全省、全国贡献了诸多的南海智慧和样本。从率先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到“三块地”改革破题;从驻点联系,到党员户联系;从三网融合、三单管理,到数字政府、智慧南海……南海通过持续的改革,全面释放发展活力,在传承品质、成就品牌,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的征途中阔步前行。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海也将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全力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全领域打造品牌南海,开创新时代南海工作新局面。 敢人先为 南海改革的历史回响 改革开放40年来,南海从传统的桑基鱼塘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综合实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二名。这一切都源于南海通过持续的改革,释放巨大的发展活力。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海人勇当改革先锋,推动“六个轮子一起转”,一大批农民洗脚上田,推动南海快速完成了工业化,成为全国农村发展的典型。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海人大胆把市场经济引入到农村管理,在全区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2007年,在中国变革的源头活水处的南海,再一次以巨大的勇气,掀起了新一轮土地革命——“三旧”改造,破解制约南海发展的土地“紧箍咒”,创造了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 40年来,南海秉承改革精神,大胆创新:以“三旧”改造为开端,土地改革持续深化,“三块地”改革屡次获得部委肯定;以三网融合、“三单”管理为代表,通过“信息化+标准化”两大创新引领,推出系列政务改革创新举措,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得到中央媒体的持续聚焦 ;率先成立数据统筹局,成为全国数据统筹开放实践的领航者 ;驻点直联工作的经验被复制到全省。 “南海既不是沿海城市,也不是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关键就在于历届南海区委区政府高举改革旗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秉承南海人的改革基因,勇立改革潮头。”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说,正是一代接着一代扛起沉甸甸的改革重任,南海最终探索出了一条以问题倒逼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的路子。 系设计统 改革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统筹带动城市、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实效。时至今日,南海承担“中字头”“国字头”改革试点任务不下10项,基本上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三块地”改革加速推进;在基层治理改革方面,南海优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治理参与“三大体系”,驻点联系工作覆盖全区189名镇街党员领导干部,“三进三查九严管”“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等让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更有抓手;在行政事业改革方面,全国首创“三单”管理,推出“一窗通办”服务,率先实现区、镇街、社区三级办事大厅全覆盖,行政审批南海标准化建设成果在全省推广;教育方面,承担创建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任,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体制机制。 不仅是在区级,在各镇街,类似的改革举措更是层出不穷:桂城大力推动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九江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改革,加快推动临港社区全面转型;西樵成功创建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积极谋划建设国家生态公园;丹灶开创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安全两大创新型产业格局;狮山勇于担起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大沥全面实施“全球”战略,成功组建贸易服务联盟;里水在全省率先启动公园化战略…… 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南海在全区开展了五个方面31项改革发展项目,在跨区域平台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土地制度改革获国家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相关数据在全国33个试点地区中名列榜首。 深再造化 抢抓机遇南海改革再出发 对于南海来说,改革永远没有尽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担当! 作为改革先行区,当前的南海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经济带、广佛同心建设超级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等历史机遇叠加的风口;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城市配套功能有待完善、基层治理格局亟待重构、村级工业园改造进入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凸显等系列问题。 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实际,发扬改革精神,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基层,南海的回答是,围绕“传承品质、成就品牌”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全力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全领域打造品牌南海。 为此,2018年7月份,南海区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暨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一口气推出了六大类30个改革重点项目。其中,当务之急是将以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三山片区建设为龙头,将三山-千灯湖片区率先建成新时代的创新集聚区,引领全区向更高水平发展。 土地领域的改革也是重点发力的领域之一。南海积极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实施“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探索在连片成片改造中实现以产业为主、住宅为辅的“混合开发”模式,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60个试点项目,突出连片成片改造,鼓励和探索新的改造模式,以及试水拆旧复垦制度等多项改革。 此外,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等重点平台和载体改革,也纳入清单中。南海将进一步强化改革担当精神,狠抓改革任务落地,为佛山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有力支撑。 在乡村振兴方面,按照“3 年取得重大进展、5 年见到显著成效、10 年实现根本转变”的要求,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治理成效六大方面入手,倒逼解决南海农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了“1+6+X”的政策体系。 南海改革亮点 行政类 1987年9月12日 在全国首创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制改革 ; 2007年 在全国率先探索“三旧改造”,破解空间制约 ; 2010年 在全国率先建立集体经济监管“双平台”(即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和财务监管平台) ; 2013年 在全国首创“三单”管理制度,在全省首创“网络问政、网络行政、网络监督”于一体的“三网融合”,倒逼行政流程再造 ; 2014年5月30日 成立全国首个县区级数据统筹局; 2014年7月 在全省率先试点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作为驻点联系制度的延伸和补充,2015年又探索了党员户联系制度,实现了7万名党员联系300多万群众 ; 2015年7月 成为全国33个土地改革试点区县之一,改革试点以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制度为主要内容,南海是广东唯一的试点 ; 2016年2月1日 在全国首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城通办” 。 经济类 1980年 在全国率先“贺富”,推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1984年 在全国率先提出“六个层次一起上”,首开个体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同等对待的先河 ; 2003年 率先建设国内首个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为指导理念建设的环保科技产业园 ; 2016年 南海的企业率先实现在国家级政府质量奖项上零的突破 ; 2017年 率先建成并投运全国首座商业化加氢站 ; 全省首个安全生产技术服务集聚区启动,将集聚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 2018年 全省首个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系统试点使用。 社会类 2006年 南海法院成为全省首批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的试点 ; 2012年 广东省首个民间纠纷调解中心在西樵镇挂牌成立 ; 2013年 全国首份自治型社案在狮山镇狮城社区居民委员会诞生 ; 2018年 出台全国首个“镇级”社区(村)社会工作服务推荐标准。 文/珠江时报记者 刘永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