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健康养生廿四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1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暑来 盛夏始 避暑气 喝斋汤

 
■小暑节气荷花绽放。
■西瓜是解暑的应季水果。
(插图来自网络)

    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的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今年7月7日南海正式进入小暑时节。

    节至小暑,也就进入了“三伏天”,“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空气中绵延不绝的热浪提醒着人们,小暑节气来到了。

    热风来了,大雨小雨也多了起来,“三伏天”的序幕徐徐拉开。你记忆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

    是蝉鸣无休无止,温度三十五六;还是扯着领口晃动,无奈抑制不住地汗流?也许,大家记忆中的夏天,更多是这样的:午后从窗外打进屋里的模糊光晕,电风扇发出规律的嗡嗡声响,被挖空了瓜瓤的半块儿大西瓜,蝉鸣蛙叫的荷塘月色……盛夏,便是如此,带些慵懒,眷恋清凉。

    ◎节令风俗 

    莲藕叶煲怯暑汤  戏水消暑享清凉

    民间谚语有云:“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暑”是炎热的意思,进入小暑时节,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在南海,每逢小暑节气来临,人们就会开始煲怯暑汤。正所谓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南海里水作家何百源记得,小时候,小暑这一天,父母都会煲一煲“斋汤”解暑,材料为冬瓜、薏米、扁豆,不用肉,故民间称为斋汤。

    在盐步,老一辈人还会加入莲藕叶来煲汤,“从家中小盆里精选细枝莲藕叶,摘出来放在锅里,和冬瓜薏米一起煲,据说可以解暑气。”盐步街坊娥姐说。

    何百源回忆,夏天也是民间最活跃的季节,小暑开始,黄昏时分到里水河游泳泡水的人开始大增,沿河各汲水埗头都聚满戏水的人群,人们也利用这个机会交谈一天的见闻或家短里长。那时基本无文化娱乐活动,因此戏水消暑成为最开心最舒畅的生活乐趣,在河里泡够了,一天积聚的暑气就散尽了,各人心满意足回家。

    上世纪暑天人们流行穿香云纱

    小暑天气炎热,除了戏水,每到傍晚时分,太阳下山,人们还喜欢坐在自家门口乘凉,与邻居谈天说笑。岭南地区,很多家庭门前都会有一块石头,或者木头,充当的就是凳子的角色。但是,小暑时节,时不时会有雷雨天气,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因此老人家一般有所忌讳,宁愿选择回家里拿小凳子出来坐。

    此外,小暑之后,人们的衣着也开始有所变化。佛山图书馆馆员梁燕介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流行穿香云纱,这是一种流行于岭南的独特的夏季服装面料,由于该面料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的特点,特别受到岭南地区人们的青睐。但是,后来香云纱的价格越来越贵,只有家里经济条件很不错的才穿得起。

    值得一提的是,香云纱的制作技艺繁复,并且很容易受到气候影响。一般来说,每年的4月初开始至10月底为一年的晒莨季节,但是每年的小暑至立秋,因为温度太高,容易将纱绸脆化而无法开工制作,等于说,去除极端高温日子的晴好天气才能制作。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付艳霞文/珠江时报记者 苏琦玲 陈焯莹 戴欢婷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珠江时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