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高空坠物致人死伤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互联网传播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高空坠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这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何时坠落,一时间人人自危。本期公信君跟大家一起讨论面对城市高空坠物事件频发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地保护自己,避免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 ■网友讨论 @这里没有帅哥:高空抛物真的应该入刑。 @永不完结:丢下来的东西可以通过查指纹来找到责任人。 @宛月宝宝:督促物业定期宣传及上门提醒。@浅沫09:多安装摄像头,立法严惩。 @悠悠草世木:捉到了责任人狠狠的罚钱。 ■事件案例盘点 贵阳:一中年妇女被砸身亡 7月2日,贵阳10岁男童高空抛灭火器,砸中在小区内行走的一名中年妇女,经抢救无效死亡。 深圳:5岁男童被砸身亡 6月13日,一名5岁男童被小区高空坠落的窗户砸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南京:一女童被高空抛物砸伤 6月19日,一名女童在小区行走时,被楼上一名8岁男童高空抛物砸伤。附近居民透露,平日里常有住户从高处往下扔垃圾。 江阴:10岁男童被钢管击中头部 6月19日,一名步行上学的10岁男童,被高处坠落的钢管击中头部。 ■相关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 在高空抛物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下,根据肇事者的主观恶意程度及其认识程度,需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分别是: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2、民事责任 在无法查明具体的高空抛物者的情况下,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如何预防 1、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 要充分认识高空抛物的危害性及肇事者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杜绝高空抛物。2、注意检查房屋 几个需要定期检查的点:门窗边沿螺丝和窗框是否出现松动脱落,外窗玻璃是否变形、破裂或发生松动,阳台等悬挂物是否松动,阳台种植植物、花盆等是否有坠落风险,外墙渗水情况。3、关注警示牌通告 一般经常坠物的路段常贴有警示牌等标志,注意查看绕行。4、尽量走内街 如果行走在高层建筑路段,尽量走防护内街,可增加一分安全保障。 5、注意刮风下雨天 沿海地区城市,多风暴雨天气,是坠物的高峰期,更要小心观察。6、有孩子家庭注意安全防护 家中有小孩的家庭,阳台最好安装安全防护设施(比如封闭阳台、安装防护网),一是保障孩子安全以免发生意外,同时也防止孩子通过阳台随意向楼下抛物。 ■高空坠物危害严重 每一次高空抛物,就有可能酿成一场家庭悲剧。梳理以往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出高空坠物危害极大,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硬币、石头、鸡蛋,只要高度足够,都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下面一组实验数据,告诉你高空坠物的杀伤力有多大: 1、4厘米的铁钉:从18楼抛下能插入颅骨; 2、空易拉罐:25楼抛下可致人死亡; 3、30克的鸡蛋:4楼抛下可在人头顶砸出肿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 巴掌大的西瓜皮:25楼飞下如击中头部也能要人命。 ■受害人如何维权 1、举证损害事实发生 在能明确侵权物品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的情况,由具体的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在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事件中,由于建筑物较高,又处于视线盲区,往往难以找到具体的侵权人,只能确定可能加害的范围。在此种情况下,受害人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要求补偿。 2、举证责任倒置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受害人已经就高空抛物致其损害的事实举证证实后,由可能的加害人举证证明其非侵权人。3、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 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而非所有权人。在建筑物出租、借用等情况下,建筑物的所有权人并不一定是实际使用人。整理 邵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