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狮山镇谭边社区提起谭敏贤,几乎无人不称赞的。“有问题,找贤哥!”这是谭边社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书记”。作为谭边社区党委书记,谭敏贤一直都坚持“群众的事无小事”,十余年来一直战斗在最基层,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算起来,谭敏贤担任谭边社区党委书记已超10个年头。十多年来,他把所有的智慧和汗水都奉献给了社区。“把居民当亲人,把社区事当家里事”是谭敏贤的口头禅,他也是这样做的。社区虽小,民生事大,谭敏贤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在社区工作中倾力服务群众,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做好社区建设的当家人。 居民冷暖记心间 每逢周二下午驻班直联时,谭敏贤就会向驻点领导汇报近期社区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带领驻点团队领导一起再次入户共同商讨最佳解决方法,力争政府资源,尽最大努力做最实惠的民生实事。 他有一本“民情日记”,上面记满了居民反映的大事小事,哪家居民的子女上学难、哪户居民的住房难、哪里的居民行路难等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把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了解他们需要啥,才能真正为他们办成事。”谭敏贤将自己的电话变成了服务社区“24小时民情热线”,每家每户有需求他都会主动帮忙协调。 记得2018年谭敏贤带队入户派发春荒救济物资到谭柱恩家中时,门未进就被附近一个村民追了上来,拉着手边说边指着谭柱恩一家“你们来得正好了”!没顾上寒暄,谭敏贤走进屋里,只见屋内黑暗,微弱的光线从一个破旧的木窗子的裂缝中透进来,谭敏贤移动一下脚步,一个踉跄被吓了一跳,低头一看,一个80多岁的老人躺在一张简易的木板床上。 客厅里的地面高低不平,还是60年代以前打的就地砖。45平方左右的房子有2个小房间,房间里漆黑一片,简直可以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地面还是泥地,墙壁也因为潮湿而发霉。 原来谭柱恩是谭边西头村村民,现年86岁,2011年前丧偶,有一个独生女儿叫谭有芬现年42岁,于2006年离婚,一直回娘家居住。谭柱恩自从因中风病抢救后丧失了自理能力,一直卧床已有4年有多了,日常生活全靠女儿照顾,女儿也因此一直不能找到工作。家庭的开支就靠股份分红来维持,生活十分困难。 谭敏贤知道情况后马上与驻班团队商量帮扶方案,期间,他还主动找建设单位对该房屋拟定修缮方案并做费用预算,最后确定房屋修缮预算总金额约8万元。经商议,决定由驻班团队出资4.5万元,经联社借款4万元,属谭柱恩自愿借款,赶在雨季前火速进行施工。 最终,2019年春节前施工完毕,谭柱恩如愿搬进新房子,摆脱居住困境,其对党的帮扶甚为感激,附近村民也纷纷称赞社区党委和驻点直联团队一心为民。 社区管理要创新 “社区小事都是居民的大事,居民的事办好了,社会就和谐了。”这是谭敏贤的理念。 社区干部需要经常与居民打交道,才能更好服务社区居民。谭敏贤还有个习惯,平时喜欢在茶余饭后与村民一起散步聊家常,工作中就一些中心工作如乡村振兴、重建学校、制定社区公约等重大事项,经常走访群众征询意见,收集民意,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慰问和派发社区福利时都亲自带队入户,目的想亲耳倾听群众心声,然后在每周的班子例会中,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反馈,进一步证实实际情况,接着研讨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他的主持下,社区“弱化办公,强化服务”,以入户走访联系群众为主,热情向群众靠拢。无论是节日入户走访慰问、直联团队走访,还是最近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三清”工作,谭书记都积极参与,并成功走到群众中,与群众做好沟通,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得到社区群众的支持,使社区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顺利开展。 “书记要发挥带头雁的作用,要调动发挥党支部集体力量去服务群众。”对做好社区工作,谭敏贤有他的见解,“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最关键的是建立起有战斗力的社区党组织,让其成为做好社区工作的核心。还要建立起能长效运作、真正让百姓受惠的工作机制。” 撰文/何万里 供稿 邓敏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