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南海区委宣传部、区工商联、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贸)、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19年南海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在南海影剧院举行,向30位新晋南海大城工匠致敬。至今,南海已有60名大城工匠和28个大城工匠工作室。南海还启动了育匠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打造“大城工匠群”,为南海打造珠三角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样本提供支撑。 本次获命名的工匠分布领域非常广泛,既有陶瓷、制鞋、电子、内衣、空调、玉器等南海传统制造业,又有海洋装备、电梯、精密机械等高技术制造业,还有生物医药、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 他们当中,今年已经70岁的林炳豪,一生都在追求唢呐制作工艺的提升,并将一双儿女培育成传承人;区廷杰在全球率先通过美国飓风测试,造出了全球最小边长的蜂窝芯,超越了此前全球最高标准…… 大城工匠的付出,将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礼包回馈。获命名的南海大城工匠,可享受一次性发放2万元工资外津贴、认定为南海区五类人才、享受生活津贴等人才引进奖励和培养资助,以及设立大城工匠工作室等政策红利。 据了解,早在2017年,在“品牌南海”战略引领下,南海领改革之先风,在全国率先发布《举匠令》,启动大城工匠命名与品牌制造展示计划,释放工匠精神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南海全区形成学匠、崇匠、育匠的浓厚氛围,本次“举匠令”发布后,报名人数比上一届增加14.3%。新鲜“出炉”的30名南海大城工匠,既有高级管理人员,也有研发团队带头人,还有基层一线员工。 “我们要见贤思齐,学习大城工匠的好榜样;要登高望远,培育大城工匠生力军;要海纳百川,打造成就梦想新都市。”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认为,制造业是佛山之“根”,匠心是佛山制造业之“魂”。南海要坚持不懈地培育更多“大城工匠”,让南海制造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为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为佛山制造乃至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南海样本。 在本次命名大会上,南海区还发布了《南海区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2019~2021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到2021年,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8万人,占总量的比例达30%以上。 其中,《方案》还将重点推动南海育匠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现有28家和即将创建的大城工匠工作室,成立南海大城工匠联盟。南海大城工匠联盟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常态化交流平台,将定期开展交流、考核等活动,对其中优秀者给予持续的政策扶持,打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和大城工匠工作室级别晋升通道,力争2021年底大城工匠工作室达到60家。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的发布将工匠导向战略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在全社会打造举匠、崇匠、育匠、学匠的全链条,助推“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更快更好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撰文/欧林菊 供稿 罗慧摄影/方智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