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 新春特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重点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个有年味的新年除夕到十五天天有讲究

    按佛山人旧时的传统,廿三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七廿八洗邋遢,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忙得团团转。在岭南,年糕主要为年节祭祀同送礼用。年糕又称“黏黏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除了吃年糕,还有舞龙醒狮、逛花街……每一样的传统习俗都有不同的寓意和典故。

    ◎年三十吃团年饭卖“懒”

    团圆饭:年三十晚,贴完挥春、挂完福字,佛山人都会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食餐饭,寓意团团圆圆。团年饭上通常都有一些好意头的菜式,比如寓意年年有余的鱼、发财就手的猪手等等。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食”,而在合家欢聚同乐。

    卖“懒”:《佛山彩灯》介绍,按佛山以往的习俗,除夕夜时,大人们多半会去逛花市,孩子们则在兜里装上红鸡蛋,点好灯笼或小彩灯,与小伙伴们一起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不)懒!”

    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岁除祭,曰送年。以灰画弓矢于道射祟,以苏木染鸡子食之,以火照路,曰卖冷。”说的是在除夕之夜,提上灯笼以照路,装上用苏木染红的鸡蛋出去卖冷。在粤语里“冷”与“懒”的发音非常相似。所以“卖懒”的习俗可能是由此演变的。

    ◎年初一 上头柱香

    拜早年:大年初一“子时”是农历新旧年交替的时间,南海人会焚香备点,家人由老至少排列,毕恭毕敬,向天参拜,俗称“拜年”。

    醒狮贺岁:春节期间,南海街头巷尾和乡间村社处处可见醒狮表演。其中,“采青”是春节舞狮最精彩的技艺表演,所谓“青”,是用红色的绳子绑住一封利是和一捆生菜,代表吉祥、生猛、好运。按南海民间风俗,“狮‘采青’后要‘吐青’,把生意生财的‘青’抛向事主,以示来年吉利、生财有道。

    ◎年初二 开年饭,回娘家

    开年:大年初二早上,各家各户都要吃“开年饭”。“开年饭”必有“生鸡”,寓意“有生气”。

    回娘家:吃过“开年饭”,已出嫁的女士携同丈夫和子女“返外家”,一般携带煎堆、油角、年糕之类的年宵品,同母亲一起分送邻里乡亲。

    ◎年初三

    贴“赤口”万事顺

    赤口:在南海,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一般不去探亲访友,希望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有些家庭规定年初一和年初二是不能洗头剪发的,也不能扫地,“初一困金,初二困银”,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垃圾,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

    ◎年初四迎灶神

    年前腊月廿四送灶神升天,正月初四就要迎灶神下凡啦。这一天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老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放在下午也未迟。

    ◎年初六送穷神

    农历大年初六为马日,正所谓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送穷神”是古代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南海人年前关门歇业和年后开门营业时,都会在门口摆上一盆年桔。桔子一定要多,否则就会空多桔少(粤语谐音“凶多吉少”),意头不好。

    ◎年初七

    人日到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南海人称“人人的生日”。人日这天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样讲究“人齐和吉利”,在南海人心中,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不亚于除夕、开年。

    这天南海还会有“捞鱼生”的习惯。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年初八

    开张大吉

    许多南海人都会选择在初八启市,因为“八”有“发”的谐音。开市的时候通常都会拜神上香,保佑

    今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有的雇主也会封红包给员工,寓意新一年里利利是是!

    ◎年初九

    看花灯、摸生仔石

    看花灯:乐安圩有“灯地”之称,“正月初九行灯地”的风俗也得以传袭下来,形成了数百年传统的“花灯会”。

    地点:南海狮山罗村乐安联星大道

    摸生仔石:相传,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岁,罗村岗头村有位青年男子,与妻子结婚8年未有生育。正月初九,他携妻来乐安圩

    闲游,在此买了一盏“观音送子莲花灯”,累了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意想不到,回家后的第二年,其妻便诞下一子。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由于这块石头的神奇作用,便将它命名为“生仔石”,结婚多年没有生育的妇女,竞相效仿,逛灯会买完花灯后,许多求子夫妻都会过来坐坐。

    ◎年十五 添丁“开灯”、跳火光

    添丁“开灯”:《佛山彩灯》谈到,佛山地区有“开灯”习俗,时间一般在元宵节左右。有儿子的家庭要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挂起莲花灯、福禄寿灯、三星灯或和合二仙灯。初生男孩的人家还要在驻地巷口挂上一个纸扎四方“福”字灯。

    如在乡间生了儿子,则要登记入族谱。为初生的男孩挂灯,俗称“开灯”,取“灯”与“丁”的谐音,意味添丁。新年谁家生儿子最早,他们所挂的那个灯称为“头灯”。高明区大部分乡村都是以一年之中最早出生的男孩为头灯。第二个为二灯,如此类推,谁家最早,谁家就有先使用祠堂摆酒的机会。

    吃汤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元宵节南海人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

    跳火光:南海本地最独特的元宵活动,当数里水赤山村的“跳火光”,这个民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乾隆年间,“跳火光”便成为了该村元宵节不可缺少的一个活动,全村人一起吃过饭后便走巷串户到各家去“跳火光”。

    地点:南海里水赤山村祠堂门口

    整理/何美芬(内容摘自佛山日报、南海文化、佛山旅游、南海地情网、南海发布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