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民谚叫:“七月杨桃八月楂,十月板栗笑哈哈。”板栗,又名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属于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 板栗具有止咳化痰、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功效。对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补品。本期,一起来了解板栗的具体功效和食用禁忌,同时推荐几款美味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板栗的功效与作用 1增加骨矿物质密度 板栗中富含大量的铜与镁等元素,它们是人们在骨骼健康方面尤为重要的物质。铜在人体吸收铁的过程中极为重要,这对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也至关重要。而镁非常适合增加骨矿物质密度。板栗中的这些重要矿物质,可以预防或减缓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 2促进消化 板栗富含膳食纤维,这意味着它对肠道有很重要的保护作用。膳食纤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从而调节排便,预防炎症和不适。膳食纤维还可以帮助优化营养素的吸收,意味着更好地整体吸收营养成分。 3改善大脑功能 板栗中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如叶酸、核黄素、硫胺素),这些维生素与正常的神经发育和功能直接相关。此外,板栗中的钾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流动,促进良好的神经系统健康,从而增加注意力和保留记忆。 4预防慢性疾病 各种慢性疾病都是由自由基的释放引起的。自由基是细胞呼吸的天然副产物,可导致健康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症、氧化应激和许多慢性疾病。板栗富含抗氧化剂,每天食用少量板栗,可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 5控制血压 板栗中富含大量的钾,有助降低血压。钾可以控制体内的水分运动,还可以作为血管扩张剂,增加血液流动,释放收缩的血管和动脉的张力,有助促进整体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6降低中风风险 许多人认为脂肪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在饮食中都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需要一些脂肪来维持正常运作。在板栗中,健康有利的脂肪以高浓度存在,有助于平衡胆固醇,减少全身炎症,并降低体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中风、心脏病和冠心病的风险。 食用板栗的注意事项 板栗因其营养价值高,因而深受人们喜欢。板栗可以生吃、炒制、炖食,还可以做成糕点、菜肴、粥等食物。然而,板栗的营养保健价值虽然很高,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食用,还应食用得法。 1、脾胃虚寒者尽量少食用板栗,同时不宜生吃,应该加工或者炒制后再食用。 2、患血症者可以食用生板栗。 3、因为板栗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因此,糖尿病患者以及产妇都应该少食用板栗,否则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4、板栗虽然是良药、美食,但6颗板栗的热量相当于2两米饭,饱腹感强,耐饿时间长,所以不宜多食,否则会导致滞气,影响食欲。 5、板栗易生霉,生霉的板栗一定不要食用。 6、因为板栗很难消化,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食用。 7、在食用板栗的时候,也要注意食物物之之间间的的搭搭配配,,板板栗栗和和羊羊肉肉都都属属于于大热性的食物,同时食用很容易上火。此外,豆腐含有氯化镁、硫酸钙等物质,板栗中含有草酸,两种食物同食会导致体内生成难溶性的盐,导致腹胀、消化不良。 8、板栗最好和白菜、鸡肉、红枣、薏米同食,可起到补脾、益肾、止血、活血、强筋等功效。 9、栗壳解参之力胜于萝卜,故不宜与参同食。 10、吃板栗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至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时候,一点点咽下去才能起到保健功效。 11、如用板栗3g,加水煮熟,放红糖适量,每晚睡前服用,可以治病后体虚、四肢无力。 12、取板栗、大米适量煮成粥,佐以生姜、红糖、红枣食用,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13、板栗和瘦猪肉同食,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气短、咳嗽、痰白白等等症症状状。。 推荐几种板栗的煮法 ●板栗烧土鸡 材料:土鸡半只,板栗十个,老姜、香葱、蒜头、香菜适量,老抽、白糖、油、生抽适量。阳虚体质、容易疲劳者,可增加黄芪10克。 做法: 1、把土鸡清理、冲洗干净,切块备用。2、下油热锅,爆香蒜头,倒入土鸡块大火翻炒至变色,加入适量的老抽、白糖。再加适量的水没过鸡块,倒入板栗、姜片,加适量的生抽烧开后中火焖30分钟,至鸡肉烂、板栗粉糯,撒入香葱、香菜,大火收汁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健脾养血,适合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易腹泻者食用。 ●乌鸡板栗滋补汤 材料:乌鸡1只、板栗200克、红枣15颗、枸杞适量、姜1小块。 做法: 1、将乌鸡斩块放入冷水,水开后捞出。 2、砂锅中加入半锅热水,放入乌鸡、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半小时,加入板栗、红枣和枸杞,再炖半小时左右,加盐即可。 功效:适合体虚血亏、阴虚、肝肾不足、脾胃不和的人食用。 ●板栗红薯排骨汤 材料:板栗200克(去壳),红薯适量,两根排骨,红枣15颗(去核),姜适量。 做法: 1、排骨洗净切块,汆水捞起待用。2、板栗去壳去衣,红薯去皮,切大块。 3、煮沸清水,放入排骨、板栗、红枣和姜片,武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1个小时。放入红薯块,再煲2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滋阴补肾、强壮筋骨、通便排毒。 撰文/整理 刘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