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佛高区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狮山树本周讯

第02版
佛高区情报

第03版
重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狮山将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

    狮山狮城社区被绿色包围着。

    狮山小塘塘中社区一角。

    狮山大圃兴贤社区《春色巡游》表演。潘翰超 摄

    狮山小塘绿水环绕的农家。

    7月24日,南海区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暨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员会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和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南海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40年前,南海的改革从农村起步;40年后,南海改革再出发还要聚焦农村。”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在大会上指出,各镇街和部门要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局高度思考南海的定位和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抓手,传承发展优势,打造改革品牌,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新时代南海改革发展新局面。

    对于乡村振兴,狮山有何大计?“到2025年,力争佛高区(狮山镇)73个城乡社区完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创建,形成形式多样、发展规范、特色显著、结构合理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正在酝酿的《佛山高新区(狮山镇)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草稿)》为狮山乡村振兴提出了大目标。

    南海发布“1+6+X”政策

    推动乡村振兴

    在今年1月出台《南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后,南海区委区政府经过密集调研、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注入基层干部、专家学者智慧的乡村振兴“1+6+X”系列政策框架体系最终在本次大会上出炉。其中“1”即《实施意见》,“6”为推进乡村振兴的6大工作任务;X包括了55份配套文件。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南海区要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转变”的要求,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治理有效等6大方面着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全面实现全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未来南海将以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提升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以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提升为重心,着力推进人才振兴;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目的,着力推进文化振兴;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推进生态振兴;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为核心,着力推进组织振兴。

    提起佛山高新区,人们想到的或许是“佛山制造大城”、“佛山智造高地”,而提到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狮山镇,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产业大镇”。事实上,这块横亘佛山中部的广袤土地,在20多年前曾是南海农业发展的样本。

    一个佐证是,据《中国共产党南海历史大事记(1978~2011)》记载,1996年,狮山畜牧场年生猪养殖量5万头,年出栏量26267头,成为广东最大的国营养猪场,狮山农业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

    如今,致力打造产城人融合广佛副中心的狮山,城市、产业的聚变,让传统乡村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城镇化冲击,这提醒着狮山,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让其农村治理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熟人社会那一套的农村治理结构显然已不适用,它催促着狮山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更大胆的作为。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对狮山73个村居而言,无疑意味着新一次发展机遇的到来。

    狮山底气何在?

    ■产业优势:工业技术创新反哺农业

    狮山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一直以来保持着农耕文化的淳朴民风。如今,在工业文明的激荡与碰撞之下,狮山经历蓄势、谋势、调整之后,产业的发展正越发清晰。围绕“产城人融合广佛副中心”的战略定位,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狮山镇正在工业强镇发展路上迈出坚定的脚步。

    “2018年,对于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狮山镇来说,已经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今年年初,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狮山镇镇长黄文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狮山一方面要抓好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另一方面要抓城市品质的提升,抓好民生建设,包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一边是鼓励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一边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佛山高新区一批批由农业“哺育”而成的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研发以真正惠及“三农”,反哺农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现阶段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亟待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这给坐落于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的狮山镇一个方向: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搭建创新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努力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引导与鼓励农业机械行业企业加大自主创新以及农业机械装备的科研投入力度,为工业反哺农业开启新篇章。用坚实的工业基础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从而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佛高区(狮山)有基础也有条件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佛高区可根据自身优势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产业兴旺,尤其是要发展好农业产业。狮山应凭借制造业基础好及城市化发展水平高这两方面的优势,通过成立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手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总部经济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扩大农业产业的影响力,甚至打造在国际上都有竞争力的农业经济。

    ■区位优势:提升农业投资环境知名度

    上个月初刚刚结束的粤桂黔农博会,四天总客流量高达21.9万人次,火爆程度可想而知。这次粤桂黔农博会汇集广东、广西、贵州三省13个地市(州)共300多家农产品食品企业,已经成为三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区域联动最紧密的优质品牌博览会。

    不难看出,高铁经济带正出现从城市到乡村全面深入带动的新趋势,高铁经济带要进一步发展,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是重要一笔。

    “狮山坐拥高新区核心区位、粤桂黔合作经济带、佛山西站等交通区位和地理优势,通过加强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区域农业发展交流,加大狮山对外农业产业招商宣传力度,提高外界对狮山农业投资环境认识。”狮山镇党委副书记麦绍棉表示,接下来狮山将充分利用这些区位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借助区位优势,狮山还可以围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流动,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党国英表示。

    狮山有什么大计?

    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到2025年,力争佛高区(狮山镇)73个城乡社区完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创建,形成形式多样、发展规范、特色显著、结构合理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正在酝酿的《佛山高新区(狮山镇)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意见(草稿)》为狮山乡村振兴提出了大目标。

    “我们特别强调规划引领,实行合理布局,把全域推进城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引导村(居)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避免盲目建设,提高建设实效。”麦绍棉表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麦绍棉介绍,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立足狮山及各村(居)的发展定位,从各村(居)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文化特色、经济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和优势,注重保持乡土气息、民俗文化、田园风光,保护古驿道、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因地制宜,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大拆大建,不建大型广场,不挖山毁林,保持村庄原有格局。

    根据工作计划,2018年下半年各社会管理处推选1-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2019年完成创建工作;2020年-2025年期间,每年开展不少于10个村(居)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麦绍棉介绍,集成投入,系统推进,全域推进城乡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农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岭南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狮山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佛山高新区(狮山镇)发展现代农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佛山高新区(狮山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为导向,切实推进狮山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有力保障农村和谐稳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具体就是,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助、部门协作,提升狮山农业发展质量,推动狮山现代农业得到良好发展。引导村居积极开展农业用地集约,推动狮山现代农业园区、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计划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打造两个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或生态休闲农业园区。

    “我们的计划是以点带面推进狮山农业由传统、小规模、分散型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使狮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狮山镇副镇长叶伟华介绍,方案虽然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已经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部门分工也有了具体安排。

    《方案》提到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狮山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扶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村居土地集约、农业园区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高值农产品种养和推广等扶持。

    “可以通过在如畜禽养殖户数较多、畜禽养殖整治难度较大、村组经济收入较低的村居中选取1-2个村,开展农用地集约试点,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安排高标田、鱼塘整治等扶持。”叶伟华介绍,通过连片集约、基础设施改造来提升土地价值,以点带面推动狮山农地集约发展。

    撰文/摄影 何万里 通讯员 黄杏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