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红色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树本周讯

第02版
佛高区情报

第03版
重点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狮山南坑村:担起抗日通讯重任
该村被定为革命老区,昔日村民挺身而出担任游击队联络员
高柱天捐资建设的南坑村队部。
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留影。
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成立四十周年中的记载。

    开栏语:

    目前,佛山高新区(狮山镇)正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活动,弘扬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通过挖掘佛高区(狮山镇)红色资源和改革开放实践成果,对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狮山树本周讯》推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专栏,讲述佛山高新区(狮山镇)的革命老区的革命历史,和大家逐一追寻那段久远而悲怆的回忆。

    1938年10月,日寇铁蹄踏进了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市。有着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在敌人血腥屠杀的血泊中拿起了枪和刀,英勇地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在珠江三角洲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并在党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和军事战略、战术的引导下,在华南敌人心脏地带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在战斗中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华南敌后战场的一支重要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对坚持和发展广东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广东的解放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时身为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长的高柱天,为了躲避敌寇,隐蔽在狮北南坑村。“高柱天做大队长来到这里时,我还没有出世。知道的也是从上一辈人口中流传下来的些许片段,其中对于李宝婵的传言最多。”已经74岁的退休老干部邓维团坐在南坑队部的大榕树下,看着面前的建筑物颇为自豪,“这是南坑村被定为革命老区后,上世纪70年代高柱天任广州冶金局局长时,有一次回来探望提出建议,出资出力帮忙建起的。”

    挺身而出担起联络员的重任

    据《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史》记载,1938年9月19日,日军大本营下达进攻广州的命令。日军对广东方面作战的兵力有:陆军第二十一军,下辖3个师团、1个飞行团和军直辖部队;海军有第五舰队,共配属有航舰200多艘,渔船、舢板700多只,飞机200多架。其总共兵力约7万人。22日进入珠江口换乘2000多只船艇,分3路进攻宝安、东莞、顺德、南海、三水等县。第五师团大部于11月2日在佛山集结。到11月下旬,南海县除西江河隔岸西岸乡之外,三水县的西南、河口等一带地方,均先后被日军占领。

    1941年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长高柱天(别名高云)带领游击队二十多人驻扎于南坑村黄家巷,开展抗战游击活动。高柱天的妻子练石从旁辅助,佛山各界群众节衣缩食,纷纷为抗日而献金。妇女抗敌同志会缝制棉衣及慰问袋,劝捐药物及毛巾等生活用品,支援抗日前线。而其中最平凡、普通的李宝婵更是冒险担当起联络员的重任,为抗日斗争作出重要贡献。

    “由于当时通讯设备落后,急需一名熟悉当地环境,而且有思想觉悟的村民作为通讯联络人。李宝婵自告奋勇,后来经过高柱天及大家的重重考验,李宝婵最终顺利成为联络三水小宝(现官窑新和)的送信联络员。”邓维团介绍。

    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任务

    “高柱天一班人在黄家巷的黄家厅一住就是一年多,当时这里大山大岭比较隐蔽,容易躲藏。在这一年里,经常去三水、官窑等地活动、联络。而李宝婵自从担任联络员后,不断为南坑、三水小宝两地往来送信,传递信息。虽然比平时忙了很多,但行为却是谨慎了不少。每次的任务不负众望,都能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邓维团道。

    李宝婵用自己的胆识、机智与谨慎为南坑革命老区抗战立下奇功。抗战胜利以后高柱天被调往广州任广州冶金局局长,为了回馈当时南坑村民给予的帮助,高柱天捐款对南坑村祠堂进行了修葺,也是现在证明南坑作为革命老区的证据所在。

    除了李宝婵之外,南坑村还有许许多多的“李宝婵”,积极支持游击队的抗日战争,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你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积蕴于漫长的民族奋斗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珠江纵队和珠江三角洲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珠江纵队对敌作战数百次,歼敌三千三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二千余支,轻重机枪七十余挺,以及一大批军用物资。为了争取抗日胜利,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许多干部战士为了这一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中队以上干部有:吴勤、杨日韶、黄鞅、黄平、卫国尧、梁绮卿、梁伯雄、邝明等二十余人,他们是人民的好儿女、党的优秀党员,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南坑村被定为革命老区。参与者确定人员有:现松木郎村袁新才(游击队)、现陈洞村陈松(游击队)、现大榄村颜庭(当时公社调配狮北领导人)。

    链接

    南坑村,曾用名蝻蛇坑,地处象岗后端之南,很久之前,象岗山高密蛇鸟集栖,多人传说在象岗一带有蚺蛇出没,又未有发生残害牲口现象,吉祥之物,故而取名“蚺蛇坑”,村民认为此蛇是保护村落,以前村民叫蚺蛇粤语读音为蝻蛇,取村名为蝻蛇坑,后来简称蝻坑,沿用至今而取名南坑。故史料记载中的蝻蛇坑就是今天的南坑村。

    撰文/李福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