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一排车停在幼儿园门口,不仅导致送小朋友上学的家长、上班的老师没有地方停车,而且还影响正常出入。只有打电话报警或者拨打114求助。”位于罗村新湖二路的罗村商业幼儿园的负责人李少芬说。 这是日前发生在狮山罗村“市民议事厅”活动现场的一幕。为解决街坊停车难问题,狮山特地邀请了南海区交通运输局狮山分局联合交警、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处、规划建设等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市民、专家、律师等近100人参加,希望借此倾听各方心声,为街坊畅快出行出谋划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那么停车问题作为近年来街坊目光聚焦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所以根据政府与民众的诉求,结合停车现状,狮山罗村将引入专业停车运营管理公司,建设停车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改造,把罗村辖区部分路内临时停车位、路外公共停车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小区物业停车位等,纳入平台进行管理,以有效缓解民众停车难问题,解决停车难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 关注 街坊积极发言 反映乱停现象 很多街坊反映在社区停车是一位难求,部分路段的停车位规划不合理,临时停车位周转率较低,商户长时间占用或“僵尸车”长期停车的问题比较严重,还有规范停车意识薄弱、乱停现象严重等。 来自罗湖社区的周兵同样有着停车的“血泪史”。“晚上基本不敢开车出去,都是坐公交车出去,回来之后,基本上是没车位。”周兵说,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个家庭基本都有一部车了,但中心城区地就那么多,车位肯定无法满足这么多车的需求的。 不仅是关注小区、街边停车难与否,不少街坊还十分关注公共服务点的停车问题。在罗湖社区党员邱岳枫看来,居委会和交通都要做好车位管理者的角色,为前来办事的街坊提供必要车位,“我们应该让有限的车位资源有效的盘活起来,增大流通性,大家都有地方暂时停车。” 车位欠缺 规划+执法保停车秩序 数据显示,目前,罗村城区道路和人行道已划线实施路内小汽车泊位2388个,政府建设广场停车场1个,停车位62个;社会停车场(含小区、商业广场、医院等停车场)共27个,停车位约28033个。 “我们镇在2015年委托第三方对罗村、大圃旧城的静态交通做了一个规划研究。通过基础资料收集和调查数据统计,罗村小汽车拥有率高于南海区平均水平,罗村车均泊位为0.74,低于一般推荐的1.1-1.3泊位/车,可以看出罗村机动化发展速度较快,停车位相对较为欠缺。”高新区国土规划和城市建设局工作人员肖路遥说。 据肖路遥介绍,狮山将通过国内外停车挖潜的案例剖析,结合实际,规划将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停车位的供给,如引入立体停车楼建设,增加泊位供给、地面泊位立体化改造、结合建筑改造补建停车泊位、清理闲置人防空间,改造停车场以及在小区周边道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带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而对于街坊提到乱停车现象,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则表示,会采取执法巡查和视频抓拍等手段,一直以高压态势,表明在治理上的决心和力度。 解决“城市病”智能化势在必行 目前,罗村邻近的桂城、北滘等地方,已经逐步实施了智能停车管理。罗村已经发展成佛山市中心城区,罗村会不会学习其他地方实行智能停车管理呢? 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处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鹏表示,整个规划是有一定的滞后,这是事实,既然遇到了问题,那智能化的改革是势在必行。根据近期规划,新旧城区南北两个地方计划配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停车场。 “政府首先是从交通方面,如交警都在用智能化监测,智能化能够给大家带来便于管理、便于执法,所以智能化是未来解决‘城市病’的一个发展趋势。政府也将保障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李鹏表示,接下来政府相关单位会根据市民的建议,逐步作出处理,希望通过努力,最终让罗村能够真正的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的中心城区。 统筹/何万里撰文/摄影 何万里 李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