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狮山镇社工委在社会工作服务专项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狮山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社会服务团体多样化,但是组织规范化和服务能力都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通过引入集“社会动员、组织培育、服务实践”于一体的“公益创投”模式,以实现集聚社会力量协同联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目标,助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你愿意参与公益吗?愿意进行公益创投吗?欢迎加入狮山镇公益创投活动,即有机会分享种子基金。 》目标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 这几天,在狮山树本产业家园上班的社工晓雯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为了机构的项目能“中标”,她和小伙伴足足忙了一个多月。“按照以往经验,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定方向,做调研,再形成具体的方案。”晓雯介绍,狮山公益创投竞争越来越激烈,提交的方案要做到精益求精。 据了解,狮山第四届公益创投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中,前期公开报名、提交方案等阶段结束,现在到了社会公示阶段,6月初将公布最终结果。实际上,像晓雯一样拼的社工不在少数。今年,狮山社工委一工收到申报项目141个,入围现场评审项目62个,而其中将只有44个最终过五关,留到最后。 2015年,首届狮山公益创投活动举办,到2018年已成功举办4届。公益创投活动以“活化资源、培育组织、发展社区、服务居民”的理念,进行贴合狮山镇的公益创投模式摸索。“通过三年的发展,合计投入资金总额358万元,资助共190个项目服务开展。到目前,狮山形成了以村居和社区自组织、高校社团、义工队伍、专业组织为申报主体的睦邻狮城、创客青年、微行公益、专项智造四大版块。”狮山镇社工局局长朱晓云表示,目前狮山社工的服务内容核心围绕非户籍人口融入、长者照顾关怀、青少年发展成长、社区文化发展等领域开展,“基本上将社区、高校、义工、专业机构等多方社会力量进行了整合,协同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 何为公益创投?狮山公益创投依托树本狮山创益中心、狮山社联以及狮山镇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第三方进行运作开展,主要目标在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三届公益创投活动合计开展服务活动约3500场次,服务人数约12万人次,项目工作人员约1万人次,协助义工约1.2万人次。七成项目为针对社区青少年成长发展、新市民融入发展、为老助残等的基础社会服务,和政府专项社会服务采购形成社会服务的互补式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狮山镇党委委员杨大洪表示,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和题中要义,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狮山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做法 通过前期调研了解服务需求 狮山镇社工局副局长邓少华介绍,以前狮山公益创投项目对村居和社区自组织、高校社团、义工组织,甚至部分的专业组织并未具备完善的组织规范和服务能力,对社区/园区等服务需求的了解一知半解,亦未能有足够的人手和能力进行专业的前期需求调研工作。 为了强化公益服务需求导向,狮山社工通过第三方在项目申报前期进行狮山社会服务需求的总体调研,收集政府部门、村居、园区、中小学等的服务需求,并通过社洽会及线上宣传的方式发布需求,让参与创投的组织能够了解狮山的服务情况。 “成效是立显的,从活动到项目,从项目到成效,初阶型的社会组织在自身组织和人员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带动的是项目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狮山创投项目的需求对接更有方向性,服务需求的回应度更高。”邓少华表示。 》优化 对入选项目进行落地再分配 “对于入选的资助项目,我们依据当年资助项目的落地情况,结合不同社区/园区的社会服务资源不均等的情况,对入选项目进行落地的再次分配。”邓少华介绍,2015年首届公益创投,项目落地点主要集中在官窑和罗村社会管理处,比例为57%,小塘和大圃占比较低;到2016年第二届公益创投,经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地官窑、小塘、罗村、大圃四个社会管理处的项目比例已经相对均衡;到2017年第三届公益创投,项目落地点则主要往未有社会服务的偏远村居进行覆盖。至2017年第三届公益创投的铺开,狮山近80%的村居/社区已有社会服务覆盖,公益服务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投放和运用。 “微创投”的公益服务模式,项目资金大部分在5000-30000元之间,目的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初阶发展组织能够有机会和途径参与并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和成长。通过系列“陪伴式”的创投过程培育,社区自组织、高校学生社团、义工组织这些处于初阶发展的社会组织均在项目的设置、项目执行、财务规范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成长和提升。例如高校版块,通过创投的指引,开始形成不同高校的公益服务品牌,并且进行迭代的传承。 杨大洪表示,创投的本质是希望唤醒居民的自治意识,让生活在狮山的群众都能关注、参加并参与到狮山的社会发展,真正实现自组织功能的发挥。通过公益创投的开展,狮山自组织不断发展,社会服务不断推广与覆盖,居民在体验到更多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在逐步提升对社会服务的期待与要求,需求进一步被激发,亦就带动居民开始更多关注社区问题,关注社会发展,能够对社区提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步参与,逐步达至全民参与社会服务共建共享的目标。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社会服务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社会服务氛围的营造、社会服务意识的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的探索都在因应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变迁。”杨大洪表示,狮山镇将坚持以公益创投的形式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有层次地搭建起狮山的社会服务体系,朝着“社区服务项目化、公益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案例 为老夫妇拍婚纱照定格不老爱情 “我叫吴剑英,我叫劳凤珠,我们是1960年结婚的,已经有58年了,我们现在生活过得很好、很幸福……” 时光匆匆,爱情不老。这是狮山镇塘中社区一对年过8旬老人在镜头前爱的告白。平凡朴素的话语中,两位老人的幸福溢于言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青春的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没有钻戒、没有婚纱,唯一的纪念是一张穿着工作装的老照片。半个世纪过去,如今的他们已两鬓斑白、容颜衰老,然而,不变的是他们依然牵着对方的手,相伴相守。 自2017年起,益动狮城·狮山镇第三届公益创投项目《定格永恒爱情》启动。广东东软学院数字艺术系的谢银雨和同学通过采访和摄影收集老年浮球之间的感人故事,听老一辈夫妻之间相处之道、婚姻观等,将镜头聚焦狮山高龄、空巢老人,为他们拍摄下一张张婚纱照,以弥补他们当年的遗憾。一年来,他们走访16对老年夫妇,用镜头定格下一个个“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爱情故事。 该项目目前落地到塘中社区,活动筹备阶段在塘中社区进行摆摊宣传,了解老年人对婚纱照的看法与需求以及对婚纱照拍摄的要求;在摄影阶段,项目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度量老年人的尺寸,以便在后期正式拍摄阶段准备合适的婚纱与西装。 项目发起人谢银雨表示,除了为爷爷奶奶们穿上婚纱、拍摄照片,他们希望通过《定格永恒爱情》表达一些更深层的感动,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身边的老人。“我们希望带给每一位参与者的不仅仅是一些感触,同时也能带来一些思索:活在当下,是否因为忙碌的生活而忽略了身边的人?让我们放慢脚步,去体会最真挚的情感。” 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 在狮山读书的小曾(化名)去年入学,经过近2个月的时间仍无法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在上课的时候逃课,在校园游荡,甚至一个星期不洗澡,在同学中格格不入。在学校老师的介入和辅导下,情况没有改善。 无奈之下,老师将个案转介到南海区桂城朗晴心理援助中心。“我们针对该名学生开展个案辅导工作,探究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辅导中发现,该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阶段,自我意识进行第二次飞跃,学生对于老师的辅导和教育均出现抗拒以及不合作,严重时更会作出变本加厉的行为。”该项目负责人温志豪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学校老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通过挑战权威,获取对自我的掌控感,一定程度上导致此前学校老师以及主任的辅导没有效果。 此外,学生在此阶段处于心理断乳期,出现依赖和独立矛盾的情况,学生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期望能够不在校寄宿,但由于学校寄宿的客观原因以及父母的要求,学生不得不在校寄宿,但学生的心理仍未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 针对此情况,项目社工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技巧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辅导,先通过情绪疏导,让学生的压力得到缓解,并通过隐喻治疗,协助学生深入探索目前的情况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社工通过对学生的家庭、班级朋辈、老师等多方面进行介入,运用生态及系统理论,从微观上改善学生自身的状况的同时,从中观系统调整学生所在的生态环境,多维度地协助学生缓解困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学生在经过个案跟进服务后,没有再出现逃课、在校园游荡等情况。小曾除了改善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方面也有所提高。 据了解,该项目的青春期心理教育计划,以狮山镇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落地狮山镇4所中小学,通过开展以青春期问题处理为主题的个案和小组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提供必要心理引导。截至2018年4月30日,项目共开展各类服务88场次。服务以情绪管理技巧、人际关系提升、校园适应(心理原因)等方面切入,在每周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进行的情绪和压力调适小组,通过互动小游戏、压力体验、情景模拟、经历探讨、技巧分享等方式,逐步引导组员认识压力,学习压力调适的方法和技巧。项目作为学校教育功能的补充,有效缓解了学校心理老师资源缺乏等情况。 撰文/摄影 何万里 通讯员 邓少华 关嘉琪 张绮绮莹莹 谢谢银银雨雨 温温志志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