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桂丹路转入联和大道,穿过一排排极具工业特色的企业,一座绿茵缭绕的学校坐落于此。甫一进门,一块充满星空感的宣传板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以绿色科技兴校,用创新精神育人”的字样。没想到,这看似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竟根植于一所小学。 联和吴汉小学,2008年由原联和小学和杨溯珊纪念学校撤并改造扩建而成。这座主打“创新+环保”的学校,通过近年来的多项改革,正逐步成为未来“创客”的摇篮。 课改 “软硬兼施”播下“创客”种子 “创客”,即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创客”,关键是要将“创客意识”从小培养。这对于联和吴汉小学校长陈国权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命题。 2016年,陈国权接任联和吴汉小学校长,结合当时实际,陈国权提出了“以绿色科技兴校,用创新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学校本身科技教育基础很厚,而创新创客也是国家比较关注的热点,所以我把两者融合一起,一方面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日后成才奠基。”陈国权告诉笔者。 如何培养?陈国权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硬”即投入人力物力,设置创客实验室、科学探究室等功能室,让学子学习“四模”(车模、建模、航模、海模)、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等时下最热的科技。“软”即通过课堂创新、科技比赛、科技体验活动等,让学子全方位接触“创客”的“玩法”,把创新精神渗透进孩子们的思维中。 “我们在三、四年级各选一个班作为‘创客课堂’试点,每周上2节‘创客’体验课,让孩子们学习发明。同时学校特别重视“小小科学家”、“詹天佑杯”等科学竞赛,近几年也获得一些市级比赛的一等奖,大大激发出孩子们的创造热情。”陈国权表示,在常规教学中,老师也注重创新意识的培育,比如“读书节”融入新时代的科普知识、在科普讲座开展前通过小竞赛来角逐名额。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为“创客”的道路上,学校也在大力推动“环保”理念。“例如建造一个建模,老师会教孩子如何用最低损耗,把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同时学校自合并至今,每周三都会举办“环保废物回收”活动,学生将校园或家里的可回收废物,卖给挂钩的废品回收公司,卖得款项作为班会费,用于奖教奖学、帮扶困难学子或慰问弱势群体。 社团 从铜到金“金牌社团”渐露峥嵘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而言,学校社团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联和吴汉小学拥有超过60个社团,皆根据办学理念、老师学生特长而设置。其中科技类的占比最多,其余均为体艺类社团。 但作为一所科技教育基础夯实的学校,联和吴汉小学的艺术社团水平亦不遑多让,其中,合唱队就是该校“金牌社团”。联和吴汉小学合唱队于2014年3月成立,至今发展有60人。合唱队每周不少于三次训练,队员学习乐理、唱功、台风等等,彼此之间默契不断增长,整体合唱水平与日俱增。 虽然成立仅4年光景,但通过学校的正规化艺术教育,合唱队的成绩稳步向前。2014年合唱队收获“南海区第七届校园艺术暨文明素养展示活动”二等奖,2015年揽下狮山镇中小学幼儿园文艺汇演(中小学专场)合唱专场铜奖,2016年获南海区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暨高中(职高)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场铜奖,在去年更是获得南海区首届中小学生合唱节金奖。从铜到金,合唱队渐露峥嵘。 当然,音乐素养也需要普及提高。陈国权介绍,在学校,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排笛,四、五年级的学生要学习尤克里里。“这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而定的,排笛比较容易上手,声音悦耳,适合低年级学生,稍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吉他,而先学尤克里里,有助于他们打基础。” 学校如此安排,也让学生拥有不少成就感。“我去年学排笛,今年学尤克里里,一下子会了两种乐器,天天表演给爸妈听,他们可喜欢了。”四年级学生小董说,习得两种乐器后,人更自信,学习也更有动力。 服务 重视后勤管理“护航”学子成长 “创新”驱动,社团带动,联和吴汉小学的学子是幸福的,而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后勤服务也一直为学子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是全罗村拥有最多校车(6台)的学校,所有校车都由家委会选择运输公司,学校协助管理。”陈国权介绍,校车线路的设计考虑了大多数学生,包括途经光明新城、富景花园、尚观嘉园、富安花园、果岗村和乐安市场。“校车乘坐都是学生自愿报名,一学期报一次,同时我们还不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另一方面,针对非乘坐校车的学生上下学时段,学校也会组织家委会义工队,在校门附近维持秩序,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除了校车服务,学校也非常重视打造“阳光饭堂”,不仅食材定点配送、利用检测机检测食材成分,还安装摄像监控,保障各环节合规。用餐时,每个年级还有老师陪餐,让学生吃得开心。“家长们比较认可我们的伙食,我们也定期邀请家委会成员来饭堂体验,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陈国权说。 今年,学校还计划新建1座饭堂和2座教学楼,新增学位超1000个,这对于该校育人环境的打造,教学效益的凸现,无疑是个利好。可以预见,这所罗村唯一主打“创新+环保”的小学,正成为一所冉冉上升的明星教育学校。 统筹/杨世聪 撰文/摄影杨世聪 通讯员/李瑞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