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封面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佛高区情报

第03版
重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3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人品尝“舌尖上的非遗”
官窑多村居举办生菜会,逾万人齐聚祈求“丁财两旺”

    龙狮表演。

    媒体记者点赞大盘菜。

    现场粤剧表演,吸引不少粤剧拥趸。

    正月廿六,在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官窑生菜会会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遗”美食盛会——官窑生菜会热闹开锣,主会场筵开百席,分会场龙狮助庆,吸引了近万名海内外乡亲、各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到场参与,共迎初春、共叙情谊。

    如今,官窑生菜会这一非遗盛会,不仅民间自发组织性越来越强,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更全力向国家级“非遗”的目标迈进。官窑生菜会的精心策划和盛大举行,凸显的是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作为一座产业重镇特有的人文底蕴和文化自信。以生菜会为重要一环,狮山今后将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活化民俗文化的传承,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

    现场

    万人共享省级“非遗”生菜会

    “咚、咚、咚……”当日上午,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官窑各分会场上,充满中华传统民俗文化魅力的龙狮汇演、醒狮采青率先拉开序幕。只见醒狮跳跃,各展风姿,各式各样的醒狮在舞狮者手中翻飞变幻,造型多变,它们或飞腾跳跃、或昂首而啸,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出神入化,为当天的生菜宴活动开了个“头彩”。

    据悉,今年的活动除了有全国醒狮大赛的获奖队伍前来表演助阵,更有沿途商铺自发参与。而每年正月廿六,来自花都、肇庆、里水等多地超过100头醒狮都会汇集狮山官窑进行现场采青,与来自本地村居的狮队一起同贺盛会。

    在官窑生菜会会馆,不少市民早早就到场,现场人声鼎沸,十分热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遗”官窑生菜会如期举行,会场内筵开近300席,吸引了数千名海内外乡亲和各地游客参与。除了有特色非遗展示和丰富的艺术节目表演,会场还设有慈善募捐,通过义卖书法作品、书籍文具以及手工艺品等募集善款,善款将捐至官窑同人善堂慈善会,用于残障人士扶助。

    生菜寓意“生财”,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官窑今年准备了2300斤,合共10000棵左右的生菜,用于宴席的食用、祭祀和采青。据传说,生菜会之日吃过生菜包,则一年顺景,丁财两旺。

    “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了,活动每年都是这般热闹,今年的内容也很丰富,举办得很成功,”官窑本地市民陈志超带上妻儿参加,他表示生菜会的举行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对活动十分支持。

    如今,官窑生菜会这一非遗盛会的民间自发组织性越来越强,影响力也愈发增强。据悉,当日除了狮山官窑生菜会会馆,象岭村、官窑社区、七甫社区、永安益北村、群岗社区等村居以及官窑城区各酒楼食肆都自发组织了生菜宴。

    幕后

    层层把关确保菜品健康安全

    生菜宴上的生菜之所以能让人们食出鲜味、食出健康,得益于其严格的质量保障。以往,生菜宴上的生菜是由官窑各村种植经验丰富、信誉度高的农户进行种植,生菜供应来源较为分散。从去年起,宴会的生菜则改由指定农场统一种植,以实现管理优化和品质提升。

    今年的生菜是来自狮山新和村洪盛农业示范基地。“这些生菜长得都不错,摘下稍微洗洗就能生吃。”距离生菜宴还有6日之际,笔者来到洪盛农业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丁慕英介绍,这4亩生菜于2个月前播种,正为今年官窑生菜宴特供。

    与一般的乡间农田散作不一样,这个基地规划有致、遍布整个基地的田埂里,蓄满了清澈见底的水,用以浇灌作物。“平时种养生菜的有7个人,而清除害虫以及清理杂草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丁慕英说,为了确保有充足的有机肥培育生菜,基地还自养家禽以提供粪肥。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宴会的万棵生菜得到悉心种植的同时,也经过了层层的专业检测。据狮山镇农林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岑锐坤介绍,在种植过程中会定期下到菜地,对生菜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检测有机磷的农残情况,“这批生菜很健康,多次检测都没有发现超标情况。”岑锐坤说。

    为进一步确保生菜宴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生菜盛会当日,区食药监局狮山分局工作人员还来到现场,对生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同样,在生菜宴烹饪的厨房里,也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全程监督。

    传承

    整合资源激发本土民俗活力

    如今的官窑生菜会,不仅是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于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官窑生菜包”又获评为“佛山十大名小吃”。作为融求子求财、文体娱乐、经济交流于一体的民间民俗文化盛会,狮山官窑生菜会已不止是简单意义上的亲制生菜包和品尝生菜宴,狮山官窑在植根传统的同时,也在整合当地的文化、交通、旅游等资源,不断开拓创新,使传统民俗文化紧跟时代的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生菜民俗文化,狮山镇筹建了官窑生菜会会馆。近300平方米的会馆于201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内除了陈列有与生菜会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外,还设有不少与此相关的生活物品、影像等,更以木雕的形式立体再现了当年官窑生菜会的盛况。

    “过去对官窑生菜会略有耳闻,但不清楚其受欢迎的缘由,今天在馆内看了一些资料,对这个民俗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亲身到场体验,氛围确实不一样。”市民张翠芬从顺德慕名而来,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前来参与,场面比想象中的热闹得多。

    与生菜会会馆毗邻并共同“见证”生菜盛会的,是重修后的同人善堂。这个善堂始建于1898年,由黄梓林、刘凤祥、陈沛然等善长仁翁集资兴建,是当时扶贫济困、施粥赠药的场所。而如今的同人善堂,不仅重新对外开放,还成为一个弘扬美德、传播爱心的慈善之堂。一场场以义卖大米、风车、灯笼、剪纸作品为主题的慈善募捐活动在此举行,而狮山官窑同人善堂慈善会,则助力建设狮山官窑爱心工场以及扶助社会残障人士。

    为进一步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和官窑生菜会的知名度,狮山镇目前正继续以生菜会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断激发本土民俗文化活力,彰显“产城人融合的广佛副中心”的文化底蕴。

    发展

    丰富内涵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官窑独特的民俗文化盛会,生菜会一直以来备受民众欢迎。每逢正月廿六观音神诞(开库),信众们纷纷赶往凤山观音庙借库,进香膜拜白衣观音后,再来到庙前吃生菜包,取其“包生”之意,寓意求子求福、添丁发财。

    传统的生菜会复办后,形式上则有所改变。会期从元宵节重新改至正月廿六,除保留吃生菜包、舞龙舞狮等传统习俗外,生菜会的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增加了游园会、文艺汇演、粤剧晚会等现代文艺形式。此外,更是有“官方版”和“民间版”的生菜会,两者同贺齐庆,共同传承生菜会文化民俗,并由此推动了其背后的旅游、交通、餐饮、农业生产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今年的元宵节当日,官窑生菜会系列活动之中国象棋公开赛拉开帷幕,来自多个省市以及广东十几个地级市的200多名象棋高手同场对弈。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吕钦上演的1对16应众赛,更是成为了全场焦点,活动展现了官窑良好的棋类文化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官窑生菜会应是省内历史至悠久、参与人数至多、内容最丰富的生菜盛会,其内涵仍在变化与发展,传播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官窑地方志主编陈炳松表示。

    事实上,作为佛山乃至广东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拥有雄厚的工业旅游资源之余,也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娱乐休闲资源优势,“文化+产业+旅游”的链条也正渐显成效。精心筹划和大力发展官窑生菜会,体现的正是狮山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文化融合对接的决心,和开创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的视野与底气。

    值得高兴的是,官窑生菜会400余载的兴衰发展如今已得到传承与弘扬,凸显的不仅仅是数百年来狮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更是狮山立足“产城人融合的广佛副中心”的发展战略,致力打造的传统特色文化品牌。

    “办生菜会不但能传承和保护这项非遗文化,推动辖区文产旅的融合,也能展示佛山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官窑社会管理处党委委员、副主任梁月华表示,今后狮山官窑将继续创新和活化本土民俗的传承,让其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也能够符合现代的审美和需求。

    官窑生菜会大事记

    ●起源

    官窑生菜会源于明朝,盛于清朝,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生菜会吃生菜,起初是为了“迎生气”,后来演变成求财和求子。

    ●创新

    1986年,官窑复办生菜会,并对传统生菜会作了变革,会期改为元宵节,除保留吃生菜包、舞狮等传统习俗外,活动增加了游园会、文艺汇演、粤剧晚会等现代文艺形式。

    ●发展

    官窑生菜会于2007年被佛山市定为首批“非遗”,于2009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狮山官窑继续以生菜会申报国家级“非遗”。

    ●载体

    2014年,官窑生菜会会期改回正月廿六(观音开库日)。同年12月,集生菜会文物陈列、图文展示、视频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生菜会会馆面向公众开放。

    撰文/何万里 黄涴莹 摄影/何万里 戚伟雄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