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狮山镇将继续在“社工机构、社区社会组织、义工队伍、高校组织、企业社团”五驾公益组织马车的拉动下,围绕长者、青少年、新市民、残障等群体持续深化开展形式多样社会服务活动,构建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政府推动为核心、民间运作为动力、产业工人与社区居民参与为活力”的社会协同共治局面。 为了逐步实现这一蓝图,狮山镇社工委在党建引领下计划开展10个专题研探,切实回应“以社会服务发展助力社会治理创新”议题,让社会大众普遍享受到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推动社会公益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撰文/摄影 何万里 1 专题研探 推动非户籍人口融入实现社区(园区)共融发展 在园镇融合的发展进程中,狮山镇的非户籍人口占据很大比重。围绕产业工人在文体康娱、能力发展和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需求,狮山镇将持续以狮山树本产业家园为基点,开设树本产业家园职工服务项目、职工心灵驿站服务项目、企业职工社团发展创投项目、企业工伤探视项目、小候鸟驿站服务项目、爱天使性安全保护项目、蒲公英驿站—流动育龄妇女关爱社会服务项目、各类职工家服务项目等,以期打造“职工、企业、园区”三维度的职工服务体系,营造职工间共存的空间,建设职企互助网络和职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共融园区。 与此同时,今年,狮山社工委还将继续通过深化社区学院建设,通过各级社区学院开设各类社会融入的项目、活动,促进非户籍人员融入本地生活,加强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融合。例如,狮山树本社区学院以“树本俱乐部基地”、“职工大讲坛”为活动内容,重点发展职工亲子家庭多元智能发展计划,让非户籍常住人口通过社区教育尽快融入狮山大家庭。 专题研探 2 加快“社会工程师”队伍建设助力社会服务发展 狮山镇社会服务事业能够长效有序发展,离不开专业社工人才的服务与推动。目前,在狮山开展社会服务的社工机构有20多个,其中持证在岗开展服务的社工100多人,社工员82人,为狮山社会服务的良性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来完成。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也不仅仅是靠一般性地加强管理,而是要更多地加强心理辅导、纠纷调解、社会调适等方面的服务。”狮山镇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九大报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关注,已经落到社区这一社会基本单元。这段论述切中了社区治理的要害,也指明了治理方向。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狮山镇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且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接下来,专业社工将继续以专业服务的视角和方法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灾害救援、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服务、流动人口和老年人关爱服务、残疾人事业等民生领域,以及基层社区治理、企业职工服务、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社区戒毒康复、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等领域,推动狮山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开展。 专题研探 3 借力“微创投”推动公益参与“总动员” 狮山镇社工委、狮山镇社会工作局依托树本狮山创益中心,在社会工作服务专项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狮山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社会服务团体多样化,但是组织规范化和服务能力都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通过引入集“社会动员、组织培育、服务实践”于一体的“公益创投”模式,以实现集聚社会力量协同联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目标。 “近三年来,以公益创投为抓手,以小额资金撬动了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多方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初步实现了狮山“智造公益”的服务氛围。”狮山镇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创投的本质是希望唤醒居民的自治意识,让生活在狮山的所有群众都能关注、参加并参与到狮山的社会发展,真正实现自组织功能的发挥。 “今年希望公益创投的开展,可以在党组织的统筹下,聚焦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研发创投项目,继续深化狮山自组织发展,使社会服务不断推广与覆盖,居民通过体验直接落地社区的服务项目开展的同时,逐步提升对社会服务的期待与要求,需求进一步被激发,也就带动居民开始更多关注社区问题,能够对社区提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提升参与感,逐步达至全民参与社会服务共建共享的目标。”狮山镇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专题研探 4 实施“三步走”构建残障服务体系 狮山镇按照“基础保障-庇护支持-持续发展”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搭建残障人士服务体系。通过恒常发放残疾人生活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开展残疾人机构托养和居家安养、残疾人康复以及实施精神病人康复跟踪服务,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及需求动态更新工作,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残障关怀服务团队的建立以及展能中心、残疾人工疗站平台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家庭关怀等庇护支持服务,助力残障人士发挥潜能;民政部门还联合人社部门,在招聘会现场设置摊位,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宣传工作,鼓励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实现自身价值。 今年,狮山还将以罗村展能中心为平台,探索打造残障人士就业实践基地,推动残障人士走向职场,实现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逐步构建完善三级残障服务体系。 专题研探 5 倡导社区公共意识 助力社区发展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单一管理体制已被打破,不同背景、经历、习惯的社会成员聚集在一个地方,将产生不同类型的社会问题,社会关系需要进行“重构”,社区需要进行“重塑”、社会规范需要进行“重建”,这就需要社会成员达成“共识”。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发挥民间自治的力量和自组织的力量,配合社区建设发挥出能量,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形成社区共识,才能一起构建和谐美好社会,其中社区营造是推动社区共识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 “社区营造是自下而上,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狮山镇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社区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的主人翁意识,即个人对于所属社区拥有的一种同体共感和衷共济的一体感。 专题研探 6 依托“双联系”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为推动全民禁毒工作,狮山镇实施“双联系”社区戒毒康复行动,创新社区党建引领,把双联系引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纳入了直联主题,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纳入户联系重点对象,明确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强化熟人志愿者作用,牵头构建社区支持网络,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关爱支援社区戒毒康复对象及其家庭,通过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激活社会支持和多元参与,促进社区戒毒康复对象融入家庭及社区。 目前,狮山镇有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社区已相应组建了“党员+社工+熟人志愿者”的关爱支援团队,恒常开展关爱探访活动。同时选取了罗村社区作为试点,深入开展“双联系”引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深度探索狮山镇的工作特色。接下来,狮山镇将联动双关部门做实熟人志愿团队,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康复和回归家庭、社会提供积极的帮扶和支持。 专题研探 7 开启“家社”模式 筑爱“小候鸟” 狮山作为产业大镇,每年7-8月,随着暑期来临,大批量的“小候鸟”迁徙到在狮山工作的父母身边,作为临时的“新市民”,这些“小候鸟”们,需要在短暂的狮山生活中急需寻找“归属感”及“代入感”。为此,狮山镇每年将依托各类的小候鸟驿站,社区服务阵地,公益创投服务项目等,为“小候鸟们”提供各类家庭服务,社会融入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有安全教育,亲子教育,品格教育等,以帮助“小候鸟”们和家长建立亲密关系,了解狮山,在狮山建立认识感和归属感。 接下来,狮山将继续在“小候鸟”服务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以期共同为“小候鸟”们营造温馨关爱的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专题研探 8 推进社会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践行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理念,下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狮山镇目前正强化村级工业园连片整合开发,推进“五好”新农村、健康村、美丽文明村居等创建工作,打造新农村建设靓丽品牌。 “乡村振兴是今年各级政府的重要议题,从开展社会治理的角度,我们计划通过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方式助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狮山镇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表示,狮山将在这方面结合社会治理与服务,协同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专题研探 9 探索长者社区照顾模式 在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养老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狮山镇以“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模式满足长者的不同服务需求。“社区养老”以幸福院为依托,为社区长者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康复理疗等日间服务。而“社区养老”作为未来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集中在社区,充分发挥了家庭,社区,机构的责任共担,且符合大多数中国长者传统养老的思想,更能为长者所接受,目前狮山镇已挂牌成立了26家社区幸福院,力争今年实现社区幸福院全覆盖。接下来,“社区养老”如何能够进一步促进家庭功能的发挥,活化更多社区资源共同服务长者,将作为未来狮山幸福院进行模式探索的重要方向。 专题研探 10 推行社区自治 建设和谐社区 随着狮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居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多样化、多层次需求逐年增加,单靠外界力量已然难以满足社区的各类需求,为此,狮山镇积极通过“睦邻之家”、“邻里中心”这些社区自组织的建设,并通过邻里中心督导项目,公益创投睦邻狮城项目,社区楼长项目、社区发展计划项目发掘社区骨干,培育社区骨干,制定社区自治机制等多种方式,让社区居民能够“有组织,有平台,有骨干,有服务,有制度”,以此培育社区自治意识,完善社区自治发展,形成良好社区自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