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的一天,24个20岁左右的小伙儿们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狮山官窑管理处(时为官窑镇政府),准备踏上前往军营的旅途。身材高大的孔庆佳在队伍当中,显得尤为突出。这天,他作为新兵代表向在场的家长们表决心,发誓到部队会好好表现,为家乡争光。 而在讲话台下面的父母心情颇为复杂,儿子已经读完高中,年纪也有21岁了,照常人的想法肯定不愿儿子离家太远,实在是不舍,但细想到可以在部队相对简单纯洁的环境中锻炼两年,不仅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就这样,孔庆佳踏上当兵的道路,人生轨迹也从此改变。 曾经是骁勇的抗洪兵 跟随着大部队,孔庆佳被分配到浙江省杭州市野战军,这是有着“猛虎第一团”称号的队伍,在这里,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步兵。 在孔庆佳服营期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他所在的六连部队被火速派往江西九江抗洪抢险,经过三个月的奋战,出色完成了抗洪任务,被赋予“硬骨头连队”称号,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题词。 1998年12月,孔庆佳退伍。回顾两年的部队生活,正如他父母当初所想那样,在军营里的孔庆佳,铸就了一身正气,变得愈发成熟。“部队是个大熔炉,我在里面学会了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特别是抗洪的经历让我更加不畏困难,勇敢面对工作和生活难题,我相信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团结合作,很多事就迎刃而解了。”孔庆佳说道。 用心服务得到市民信服 农民出身的孔庆佳,在退伍回乡后,被当地政府安排到周边的厂企做厂管员。1年多后,因官窑管理处民政部门刚好需要业务过关的人来负责退伍军人和外事侨务的工作,于是孔庆佳被推荐任职,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服务官窑市民的工作。 民政工作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又错综复杂,20年来孔庆佳慢慢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经验。面对上访户,孔庆佳通过家访调查,与他们成为朋友,用心听取纪录他们的诉求,并联系相关部门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而对一些退伍老兵,孔庆佳积极向狮山镇政府推荐上岗,让退伍老兵回乡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孔庆佳公平、公正、公道的处事方式,得到了市民的信服。20年服务官窑市民,让孔庆佳的军人本色非但没有退去,反而更加突出。他与同事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官窑上访数量明显下降,在平凡的工作的岗位表现出军人特有的社会担当。“是党委政府培育了我,给了我关心,回报党和人民永远在路上。”孔庆佳表示。 撰文/摄影 何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