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通报,佛山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9位,比之前的38位又上升了9名。这离佛山高新区冲刺全国高新区20强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2012年,佛山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是第57位。从57位到29位,佛山高新区用了5年时间。“近几年来,佛山高新区每年都能上升7~9名,体现出我们的机制体制是适合目前发展趋势的。”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南海区委副书记刘涛根表示。 需补足短板巩固长板 如果从具体的单项数据来看,佛山高新区在工业总产值等方面并不低。2017年,佛山高新区“一区五园”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54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总产值4141亿元,同比增长8.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13亿元,同比增长 9.53%。 此外,佛山高新区的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74家;集聚国家级孵化器15个(核心园区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2个(核心园区5家),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5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1个。 在一些细分项目上,佛山高新区也是处于领先。比如,2017年佛山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848家,单单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到416家。 尽管官方公布的数据并不全面,但从工业总产值、税收等方面可以看出,佛山高新区在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确紧跟,甚至还超越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此次排名23位)的经济总量。但是在从业人员学历方面、技术创新等方面,佛山高新区则处于弱势。 “根据测评可以看到,佛山高新区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仍然有短板。”刘涛根表示,“由此可见,佛山高新区争创全国高新区20名是有很大的空间的,需要补足短板,巩固长板。” 在“智造”方面抢得先机 从2012年全国高新区排名第57位前进到最新的29位,佛山高新区一路走来显然并不容易。“在这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智造立心。”刘涛根说,包括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狮山镇提出打造“产城人融合的广佛副中心”,也是强调智造,也正如此,佛山高新区在包括机器人等智能制造等方面抢得了先机。 去年12月,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荣获“影响中国”2017年度智造奖。这离佛山高新区下决心打造机器人产业还不到三年。从2015年开始,佛山高新区先后引入了华数机器人、华中数控“一院两司”等项目,同时组建了佛山市机器人创新产业园、佛山机器人创新联盟等,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佛山高新区全年共引入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约15家,累计机器人相关企业共53家。其中,佛山华数机器人已具备年产5000台(套)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工业机器人整机销售已达2100台以上,已签约85条自动化生产线,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预计1亿元,是2016年2.1倍。同时,泰格威、新鹏等机器人集成企业的业务也显著增加,整个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接下来,在冲刺全国高新区20强的道路上,佛山高新区将继续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筑点”、“联线”、“构面”的方式全面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打造产业联动、协同创新、空间联结、功能贯穿、开放共享的经济发展格局,推动佛山高新区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目前,佛山高新区拥有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依托这些重大平台,佛山高新区将建立健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招才引智良好对接桥梁作用,以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吸引更多高端的创新创业项目落户集聚,推动本地企业家积极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撰文/摄影 何万里通讯员 钟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