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文狮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佛高区情报

第03版
重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软硬件﹄齐升级村居﹃换新颜﹄
狮山将打造4条﹃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的美丽文明示范村居

    象岭文化活动中心,是村民文体活动的聚集地。卢秋坚 摄

    绿水蓝天尽显狮中村的美丽景致。

    芦塘吴村靓丽一角。

    芦塘吴村新区风貌,居民住宅整齐划一。

    狮王飞跃兆丰年。叶权章摄

    正月十一大圃颜峰狮会演出。蔡坚生摄

    尽管没有太悠久的历史,却拥浑然天成、无需修饰的自然原生态,让人走进村落的那一刻起便有了“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感。远离烦嚣,芳草如茵,潺潺流水,无车马喧……陶渊明笔下的宁静似乎在此找到了依归。

    未来两年,狮山镇将打造4条美丽文明示范村居:象岭村、狮中村、颜峰社区、芦塘社区。本期,《周讯》就带大家走进狮山这些“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的美丽文明村居,感受古树绕村、碧水相拥、令人向往的村居新面貌。

    A

    小塘狮中村

    燕溪社学修缮后将对外开放

    狮中村具有独特的岭南风韵,至今保存着明清庙宇3间、清代祠堂10多间和30间清代镬耳屋。岁月的痕迹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上刻上了斑驳的印记,但难掩它们仍然闪耀着的历史光辉。

    原是教书育人的燕溪社学建于明清年代,如今青砖白墙虽然剥落,但门楣上“燕溪社学”几个蓝色大字仍然在数百载岁月的磨砺下散发着智慧的光辉。

    “这次狮中村规划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燕溪社学进行整改修缮,然后对外开放。”狮中村党委书记邓达安表示,希望通过开放展示,将传统的革命文化思想传播出去,重新发挥燕溪社学教书育人的作用。

    在狮中村,历经风雨的宗庙、祠堂和社学与现代气息浓厚的小洋楼相互映衬,传统的生活气息与先进的环保理念、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相互交融,使得生活在狮中得村民幸福感“爆棚”。

    “村中基本每家每户都有私家车,但是干净整洁的路上却很少看见有车辆来往的影子。因为如今大家都讲究环保,在出行时能徒步的都会尽量徒步。”村民麦小姐认为,这里宁静的环境非常宜居。同时,村委会也时常举办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体活动,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如三八妇女健身舞比赛、藤诞杯篮球比赛、五月廿二冥王诞五人龙舟比赛、拔河比赛等文娱活动。其中,起源于清光绪十五年、白藤农历五月二十二的“冥王诞”已经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官窑象岭村

    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北邻广州花都区,西接佛山三水区,东毗邻里水镇,南临清澈的西南涌,“一面背水,三方通衢”。空气清新,田园烂漫,象岭村不哗众,不取宠,静静地越发美丽,等待着你寻访这份返璞归真的惬意。

    清澈的西南涌孕育了象岭村的原生态。近几年,象岭村在河岸上栽花种草,沿着河道,建起了网球场、篮球场等休闲运动场地。傍晚、周末约上三五知己到河滨野餐、嬉戏,欣赏石板路旁的一路花开,幸福感不言而喻。

    狮山镇象岭村党委书记钟泳孙说,村民历代以来以耕作为主要生计。如今村子谋发展,村民要增收,生态成了这里最大的资源。

    近年来,在村委会的带领下,村民逐渐从一般耕作模式走向大棚种植模式。依托大棚种植的优势,种植年收益比起过往的传统种植翻了6~7倍。而象岭村所种植的生菜更成为了每年一度狮山镇官窑生菜会的特供生菜,保证品质、安全。

    走进村落,每每遇到村民皆笑魇如花,招呼如熟人。钟泳孙说,“这里民风淳朴,村里每年组织一次集体捐资用于‘扮靓’村容村貌,村民皆积极踊跃,热心建言献策,每年募集到的资金超10万元,全数用于建设村内文化楼等公共设施和老人福利。”村里的环境得以日渐美丽,钟泳孙把功劳归于全体村民。

    进入象岭村需经过一小段蜿蜒的乡间小道,起初,村民要获得采买生活用品、医疗等服务总不那么方便。最近几年,村委会结合实际,在努力争取后,于村内建设起了卫生服务站;象岭村公交专线也相继开通,全天通达城区;市治安岗点24小时民警值守,村内大量布置摄像头,报警率下降50%;为保护村内环境,这里的小型工业区还制定了全南海最为严格的准入机制,全部企业需通过环保测评才能得以经营;在村内行政服务中心,居住证等业务可“一站式”办理。

    象岭村的美,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更汇集了村委会和村民的点滴努力。现时象岭村内一个约3000平方米的公园正准备设计施工,预计2018年底前完成,继续“扮靓”村居环境。

    此外,今年村内将开展“五好家庭”、“书香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围绕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等优秀道德人物,引导村民群众积极向上向善,进一步形成村内良好氛围;在聘请咏春拳队进行义教、普及拳术同时,还帮助村民强身健体;举办特色风车节、捉鱼节等民俗活动,打造象岭村自有文化品牌……

    村居建设未来蓝图已然成型,可以想象,日后在象岭村漫步,傍晚可看缕缕炊烟缭绕上升,近处坐听清清河水叮咚响,远处蜿蜒青山隐约可见……桑基鱼塘、岭南水乡的写意生活就在身边。

    C

    罗村芦塘社区

    打造芦塘吴村“孝”主题景观区域

    开车行经桂丹路辅道,沿着北湖一路向北行驶,一个开阔的状元公园映入眼帘,这里早已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憩的最佳场所。时而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回顾状元伦文叙的生平故事,为孩子增添“书卷气”;时而有居民结伴而来,一口气爬上山顶,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

    而在不远处,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居民住宅静静地矗立着,车辆在旁边有序停放。孩子在小公园的跷跷板上玩闹,老人在大榕树下闲话家常,小区封闭式管理让大人、小孩都感到安心。

    作为此次狮山镇美丽文明示范村居创建的“精品村”,从2017年初开始,芦塘社区将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打造成为“三美一优”、宜居宜游的美丽文明示范村居。

    近几年,芦塘社区先后获得南海区四星健康村(2009年)、佛山市宜居村庄(2012年)、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2012年)、广东省卫生村(2013年)、佛山市文明村(2016年)、佛山市宜居社区(2017年)等荣誉称号。数誉加身,让芦塘创建美丽文明示范村居更有底气。

    “住在新房子里当然很开心,干净又舒服,叫我搬出去外面的商品房住我还不愿意呢。”芦塘社区居民招日华笑言,近年来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社区文化,都有了大大的提升。相较于商品房,她还是喜欢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社区环境。

    借助创建契机,芦塘社区不仅引入现代化管理,让居民安全感节节上升,更打算让原有积淀的传统文化在社区内重现荣光。“我们目前正打造芦塘吴村‘孝’主题景观区域,建设芦塘精神标识及景观、孝经文化墙、24孝街区石刻、百孝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改造村内旧文化楼等。”芦塘社区党委委员白凤群还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打造芦塘旧村,利用闲置的旧村列圣宫设立村史馆,发掘芦塘的历史和其中的精彩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芦塘。同时,对芦溪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将公园打造成“党建直联+忠孝”主题公园,弘扬和培育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

    可以预见,当社区历史传统不断深挖再现,当旧式建筑、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相互交融,芦塘社区的“美丽文明”必将擦出新的火花,焕发新的活力。

    D

    大圃颜峰社区

    完善硬件配套打造“书香颜峰”

    出入口的智能闸门、统一划定的停车位、具备健身设施的小型公园……城市化的发展不只是城区面积的扩张,更是人们对生活配套的更高期望,而支撑这种配套的,首要的是各种硬件,这也是美丽文明村居的建设重点之一。目前,颜峰社区已在上街、人和、泗和等8个经济社安装出入口的智能闸门,改善了过往村内车辆乱停放、占道的情况。同时,颜峰社区每年都会根据辖区各地的情况,向经济社提供补贴,以鼓励硬件提升。

    除了完善硬件,在住宅管理上,颜峰社区也下了不少功夫。目前,颜峰社区在各经济社安排了“护村队”,对本村周围进行夜间巡逻,辅助治安队工作。颜峰社区居委会宣传文化专干叶健文告诉笔者,在建设美丽文明示范村居的过程中,颜峰社区除了继续完善各种硬件外,还引入专业物管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对居民的服务水平,未来颜峰社区还将在在建设新型智慧农村方面引入更多智能化技术,不断地完善社区管理体系。

    除了生活配套更完善,颜峰社区还积极发掘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丰富居民生活。颜峰自南宋宰相叶颙开村以来,已有800多年历史,叶颙一家因“一门八进士”流芳后世,也为颜峰种下了尚学传统的种子。在此基础上,颜峰正着力打造具有岭南书香特色的“书香颜峰”。颜峰社区不仅在各自然村的文化楼内增设阅读室和农家书屋,定期更新书刊,为居民提供学习环境,还会每年举办读书会、阅读周、征文比赛等文化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书香颜峰的读书氛围。

    除了书香味,颜峰还是闻名海内外的武术之乡,尤其以醒狮最为突出。为弘扬醒狮文化,除了在学校广泛开展醒狮培训外,每年农历正月十一,颜峰社区还会遵照传统,举行盛大的醒狮活动,吸引了大批居民和媒体的关注。

    统筹/何万里 撰文/摄影 何万里 杨世聪 郭炜 李福云 肖越群 通讯员 白凤群 邓达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