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四届国际咏春拳大赛暨“世界功夫之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在佛山高新区隆重举行。作为咏春大师叶问的故乡,佛高区正依托佛山武术的历史内涵、群众基础和国际影响,当日揭牌的叶问咏春文化研究院也将更好地丰富咏春文化的内涵,挖掘、开发、传承、弘扬优秀的咏春文化,助力佛高区在武术文化建设中掌握制高点和话语权,打造成南派功夫的圣地。 有咩睇? 看点 1 :国际化 30个国家咏春爱好者参赛 本次大赛,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30个国家的咏春爱好者和800多名海内外咏春武林高手将参与赛事,套路赛、传统黐手竞赛和全接触对抗赛等精彩比赛。 来自西非贝宁共和国的NOCALBERT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博士生,学习武术三年多了,是参加活动的留学生之一,他也是咏春爱好者。他表示,来华留学之前就通过大量的功夫影视作品了解中国功夫,因为对功夫十分热爱,所以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叫‘太极’,今天非常开心这次能来到叶问的故乡。 本届大赛历时4个月。从8月起,近3000名咏春拳选手参与海内外8个赛区的选拔赛,包括国内的华南、华东、西南、华北四大赛区,以及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英国等海外赛区,所有选手都必须通过选拔赛晋级,才具有资格参加11月的决赛。国际化是本次大赛一大特点,赛事还通过邀请30个国家咏春爱好者到佛山高新区参加交流和武术论坛活动,进一步提升大赛的国际影响力。 加蓬共和国国家武术协会主席本扎先生表示第一次来到佛山高新区:“过去我们大多通过电影《叶问》了解咏春,此次大赛集结海内外咏春爱好者,我自己本身也是咏春爱好者。我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让更多人关注咏春,同时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佛山。”他表示,希望佛山高新区作为咏春的一个交流中心,把咏春大赛一直办下去。 “佛山高新区希望以此次比赛为契机,让国际咏春拳大赛成为一个重要平台,让全球咏春爱好者以武会友,共同推动咏春文化交流发展。更借着“第四届国际咏春拳大赛”这个平台,将佛山高新区带向世界。”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南海区委副书记刘涛根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佛山国家高新区将以“世界咏春文化交流中心”的定位,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全球咏春人搭建交流的桥梁,为弘扬咏春文化而努力。 看点 2 :行家论道 共商“世界功夫之城”建设 在咏春拳大赛开幕当天,“世界功夫之城”国际武术文化论坛在狮山镇行政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来自加蓬共和国国家武术协会主席本扎,一代咏春拳宗师叶问的儿子叶准,香港洪拳名家刘家勇师傅,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武术协会主席田新德等武术大咖出席活动,围绕“打造世界咏春文化交流中心”的主题进行现场交流。 目前,佛山正打造“世界功夫之城”,这对佛山国家高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所在地狮山镇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故乡,拥有深厚的咏春文化底蕴。佛高区希望用五到十年时间将“咏春武术”打造成代表佛山城市形象的一张最有影响、最有分量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为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咏春文化,从今年开始,原定于两年一届的国际咏春大赛现更改为每年一届。通过国际用咏春拳大赛,为全球咏春爱好者搭建一个持续性的,可以展示自我、切磋拳艺、互相交流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国际化传播平台。”狮山镇党委委员关钧宜在致辞中表示,用五到十年时间将“咏春武术”打造成代表佛山城市形象的一张最有影响、最有分量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有咩知? 中国武术练了能打吗? 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武术协会主席田新德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武术源于最初的互相搏斗、战争,毫无疑问,中国武术是能打的。但中国武术同时具有攻防、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三重作用。战争年代时武术的作用主要用于攻防搏击,而在和平年代,习武之人更多的是练习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武术动作。田新德称,不久的将来,中国武术向自由搏击方向发展,一定可以向世人展现出其博大精深的一面。 咏春拳跟电影不一样? 广东省武术协会教练、国际级裁判卢建成表示,咏春拳对抗赛中,在规则中吸收了咏春的技术要求,这是它区别于一般散打的地方,然而由于技击和竞赛上的限制和需要,当前的咏春拳对抗,并不能充分反映出咏春的技术特点,而只能采用部分的咏春技法,因此在赛场上,运动员的招式和一般人认识的咏春,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不过卢建成也提到,经历了三届比赛后,本届比赛的选手综合水平已有较大提升,各项规则也在日益完善中,期望来年的比赛中,能让观众看到擂台上的比赛,有更浓郁的咏春味道。 如何传播中国武术文化? 叶问之子叶准表示,中国武术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能够继续把咏春文化发扬光大,在国际上推广咏春拳,让咏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真正的武术大师要勇于站出来发声,弘扬中华武术精神,而不是任由伪大师在社会上糊弄大众。”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张见悦表示,除了真正武术大师要走出电影之外,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渠道上实现多元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可以与VR、3D等新技术结合。 外交学院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建议,通过建设大型武术培训基地、出版中国武术教材等方式不断拓宽交流渠道,让更多的来华留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武术文化,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民心相通。 咏春故事 学咏春后感觉更健康 距离开赛还有一点时间,五邑大学学生莫青华正在体育馆外的草坪上反复练习,既是热身,也是赛前最后的温习。莫青华参加的是咏春拳对抗赛,他坦言上擂台前自己有点紧张:“今年我是第一次参赛,感觉和平时练习有点不一样,不过我还是会尽量争取拿到名次。” 说起自己与咏春的结缘,莫青华说,那是在课堂上的事:“我们学校有通识课,其中一节课上讲到了咏春,课后我就报名去学了。当时自己只是感觉好玩,可是学着学着,不由自主地开始认真起来。这是因为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咏春,所以也希望能有所收获。” 咏春让父子更亲近 在套路赛现场,来自桂城的谭震亨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很难想象他还在上一年级,而更让笔者惊讶的是,他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咏春,而这次已经是他第三次参赛了。 和许多学咏春的孩子一样,谭震亨在学咏春时,也得到了父母的积极支持。尤其是他的父亲谭文广,他不仅支持儿子学,还亲自与儿子一同学咏春。“一开始是儿子有兴趣,结果送他去学咏春时,我也觉得这个拳挺好的,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保护自己,于是也跟着一起练。现在感觉除了锻炼身体,学咏春还能密切我们的父子感情,毕竟平日工作忙,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不多,但学了咏春后,我们父子之间多了很多共同的话题。”谭文广说道。 叶问和咏春在童年扎根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对叶问和咏春的印象都来自电影,但对罗村一中学生邓兆康来说,叶问和咏春早在童年就深深地印在他的心头。 “我家住在乐安,叶问以前就住我们隔壁村。我爷爷很崇拜他。小时候经常听他讲叶问和咏春拳的故事,也让我对咏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不光在学校练咏春,而且还去了很多遍叶问纪念馆。那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叶问的塑像,看起来很和蔼,也不像很能打的样子,但实际上他真的是一代宗师啊。” 不仅练身体还能提成绩 随着咏春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学生加入练习咏春的行列,不过有父母担心,练拳固然强身健体,但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对此正在兴贤小学读六年级、已经练习咏春两年的温智峰表示,学了咏春后,自己的成绩更好了。 对于这当中的原因,温智峰有自己的理解:“学咏春入门其实不难,但最重要的是专心,否则就记不清各种套路,因此教练在教学时,特别强调培养我们的专注力。而专注力提升了,上课更专心听讲,学习的效率自然就增加了。” 统筹/何万里撰文/何万里郭炜李福云摄影/何万里郭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