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检年华一岁除,而今梅色点苍悟。凭栏报与家山月,月在家山人在途。”这是保安刘晓光在佳节因思乡而作的诗——《元旦即题》。初见刘晓光时,他总是一脸乐呵呵的样子,同事们评价他为人乐观豁达、知足常乐,除了爱写诗,还非常喜欢唱歌。 今年44岁的刘晓光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大凌河畔。刘晓光爱好书法、对联、史书和诗词歌赋,喜欢业余时间读书写诗。2013年,刘晓光因一份感情牵绊来到南海,目前是天安智慧园区南海分公司一名保安。 跨2000多公里南下广东觅知音 2013年,当刘晓光得知“知音”梨落(化名)因家变搬来了佛山市南海区,彼时,刘晓光当下便决定从东北老家南下广东发展。 刘晓光与梨落是网友,二人都热爱诗词,对诗词的理解方面甚有默契,恰好两人都离过一次婚,人生经历相似聊得很投机。久而久之,二人渐生情愫。 初来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刘晓光无亲无友,人生地不熟。当他正在愁于生计问题时,恰遇天安物业公司招聘保安。“我作为一个来南海的打工人,虽然是做保安工作,但我们公司的文化氛围浓厚。非常感谢领导们和总经理王富军、政府管理处经理刘翼庭、以及我们的队长赵铁锁对我写诗的支持。”刘晓光感激道。 加入“广东岭南花城诗社”会诗友 2011年,刘晓光发觉身边的朋友开始用电脑上网,于是出于好奇,刘晓光给自己买下了人生之中的第一台电脑。正是通过网络,他认识了一群喜欢古体诗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俗称“网友”。但在文字爱好者刘晓光看来,他们是一群“诗友”或“文友”。 刘晓光第一次申请QQ后,马上搜索与诗词相关的QQ群,通过加这些Q群而结交了不少朋友。在QQ群里,话唠刘晓光一直都很活跃,除了聊些日常话题外,他和“诗友们”还会常常聊有关诗歌方面的话题,有时还会在群上对对联。 “我没啥兴趣爱好,就是喜欢文字,喜欢诗词。”据刘晓光介绍,来狮山快5年了,他最近加入了“广东岭南花城诗社”,只要一休假,他就会来参加诗社的交流活动。他说,在诗社,既能在线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诗友面对面交流,又能认识很多优秀的写作者和良师益友。平日里,他在下班后,匆匆完成洗漱,便开始拿起诗词书籍沉浸着。 7年原创诗词500首 其实,刘晓光在高考前就辍学出门打工,90年代曾在家乡的供销合作社做工人,还曾创业开餐厅,尔后辗转换了几次工作。他自嘲道“似乎在走下坡路,我的经历太多一时之间说不完。”2013年,刘晓光远离东北老家南下。他说,正是离家太远了,这种乡愁成了我写诗时的一种基调。 与刘晓光聊天,他随口便吟诵古体诗。正当笔者惊讶于他的记忆力时,刘晓光谦卑得解释,他并非看一眼就过目不忘,一首诗他总是会反反复复得读。素日,他喜欢读“经”“、史”、“子”、“集”,它们的意思分别是读经典、读史书、读孟子老子孔子等名家之作,读散文集。刘晓光认为,诗词的创作离不开“经史子集”,例如诗词写作中常常会运用“用典”,这就需要阅读来丰富知识储备。 从2011年起,刘晓光开始写诗,至今创作原创诗词近500首,已发表近百首诗。刘晓光很喜欢和朋友外出采风,一次他和朋友一起爬深圳的凤凰山,下山后朋友即兴创作了一首诗,随即刘晓光也和诗一首。 一年前因偶识狮山树本周报的笔者,刘晓光的诗词发表在狮山树本周报上。刘晓光说他的理想是能出一本书,虽然目前已有不少朋友建议他可以出书了,但他说自己目前的水平还欠些火候,计划再积淀,在退休之际出书。“文字写作是一份很严谨的工作,目前我的水平不够,就不能潦草出书,这样是对文字和对读者的亵渎。”刘晓光严肃道。 ◎刘晓东的作品(节选) 小时候 我觉得她是船 载着我的梦摇啊摇 摇到成熟的梨子 让我从梦里惊醒 它还在 它捂在爷爷的帽子里 长大了 我觉得她是云 飘着我的渴望到山的那头 那头有和她一样的姑娘 笑啊笑 笑到我的梦醒在日出的街市 街市还在 还在我的青春里发酵 中年了 我觉得她是雪 在我不经意的时候 离我很远远到我想起 成片的白是纱 在见湿的眼眸中融化 这里没有梨花没有我儿时摇动的枝丫那把枝丫摇成船的记忆被藏在一封家书的香里那是一个叫做久违的姑娘寄来的 渴望 我拆开一瓣梨花在风中飘落 暑日题 伏日蒸腾不可论,清川沸作浴汤盆。高天不降蛟龙雨,夕照商家尽掩门。 题针 不言金石只言轻,一寸拈来一寸情。都道磨成方有用,应知刺后始无声。窗前慈母寒灯挑,月下乖儿暖意行。更看深闺湘侍女,鸳鸯绣得太分明。 望月有寄 少时望月未曾孤,离乱中年人在途。蟾挂偏教吾瘦矣,我安可是汝知乎。西辽凌水飞银镜,南粤狮山转玉壶。最怕家山光影动,影中最怕有娘呼。 龙隐山庄门联 子来时看云开慧境谁在此思吾入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