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封面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佛高区情报

第03版
重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基层治理贴心服务促发展
流管分站进小区、为老式居民楼“请保姆”……佛高区创新基层治理逐个看
狮城社区居委会在宣传三级预警机制,社区大爷正在仔细阅读学习。
狮城社区义工正在为居民义剪,社区居民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楼长长候候选选人人唱唱票票现现场场。。
动感狮城。
石澎驻点团队开展榕树头直联。
大学城社区摊位活动。

    7月25日,佛山市召开全市基层治理工作会议,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未来佛山将积极推动基层治理由管理向治理、一元向多元、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基层治理向网络化、法治化、社会化、精细化转型,逐步构建起新型基层治理体系。

    作为佛高区核心区所在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追求产城人融合的广佛副中心,狮山社会基层状况较为复杂,这里既有老街坊、又有新市民,既有农民、又有产业工人,不同的群体在为这座城市赋予多彩与活力的同时,也对狮山的社会治理提出新的要求。就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狮山不少社区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了不少富有特色的创新举措。

    1

    狮城社区

    新市民小区内可享流管服务

    狮城社区现有户籍人口1万多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其中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小区。作为一个流动人口数量远远大过户籍人口数量的新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难度非常大。为此,狮城社区在小区内建立了流管分站,以管理服务好流动人口为重点,运行效果良好。

    流管分站进小区 办理业务更方便

    流管分站由政府部门委托小区物管进行运作,主要负责小区内的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登记、代收居住证资料等工作,平时也负责对出租屋的巡查。与过去的流管工作模式相比,由于物管就在小区内,且上班时间长,可以让外来人员在下班后从容前往办理业务。在实际运作中,各小区的流管分站能够及时更新登记资料,每周都与社区及流管部门沟通。

    “管理好和服务好流动人口,及时更新流动人口资料,有利于小区内的治安。”狮城社区湖景湾流管分站站长李经理说道。

    三级预警考核让小区更安全

    外来人口多,往往被认为存在治安隐患,对流动人口占多数的狮城社区来说,安全是不少居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狮城社区辖区内共有物业小区17个,为加强社区的治安管理能力,狮城社区摸索建立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三级预警考核”模式。三级预警由居委会牵头,联合治安、消防、市政、房管等七大部门,对小区内物业进行治安发案量、业主投诉量、业主问卷调查成绩、实地考评成绩、配合政府及居委会各项工作五项内容进行考核,落实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责任制。

    “我们与本地的一些村居不同,这里的居民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实行的也是小区管理,因此必须转变管理和发展思维。”狮城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梁钻开表示。

    据小塘派出所狮城社区民警中队副队长何海程介绍,实施三级预警考核机制对狮城社区的治安管理非常有效,较去年相比,狮城社区刑事犯罪下降了30%左右。

    2

    塘中社区

    为老式居民楼“请保姆”

    据塘中社工陈洁莹介绍,“为了解决老式居民楼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去深圳学习调研楼长管理服务制度,2013年6月开始针对老式居民楼实行楼长制,从此楼长就如同物管一样,成了这些老式居民的“保姆”。

    楼长制缓解居民难题

    塘中社区小塘城区的老式居民楼由于楼龄都已近二十年,楼道内的设施渐渐出现老化或破损,如楼道窗户玻璃破烂、楼梯大门损坏等问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由于该社区大多是老式居民楼,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当这些问题出现后,居民的生活出现困扰,往往向社区居委投诉或者采用其他消极的手段去处理。久而久之有可能酿成比较严重的社区问题。

    从最初的不停探索,到如今已经全面发展了20个优秀楼长。其中兴业南村聚华楼的楼长陈国祥接受采访说:“我就将本栋楼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去管理。”据了解,陈国祥连着四年被评为优秀楼长,所管辖的居民都十分友好和谐,对他的工作也非常的配合与赞同。

    楼长制吸引邻近社区学习

    笔者在去采访塘中社区居委会时,恰巧遇到邻近社区莅临塘中社区交流学习这种楼长服制度。塘中社区何嘉强书记在交流会上说:“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现在的楼长基本都受到居民的支持与拥戴。而且我们的楼长是完全自愿义务去为大家服务的。虽然每个月有50元的话费补助,但是楼长都积下来,逢年过节就会请大家吃餐饭,促进与居民的互动与交流。这样使大家的感情增进不少。”何嘉强最后表示,我们的服务比以前丰富了很多,但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后会继续顺着这条路摸索下去,不断的创新,作出自己的特色。

    3

    石澎村

    借力发展实现村居提升

    石澎村地处南海、三水两区交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村内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村民收入不高,被许多人视作“落后村”。然而近年来,石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了南海区“健康村”、佛山市“十好和谐文明村”、广东省“宜居村庄”等多个荣誉称号。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石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谢凤连表示,在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的前提下,石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得当的“借力”。

    借创建工作拉动村居发展

    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村内环境和民生的提升,这是谢凤连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9年,谢凤连注意到,当时省、市、区、镇的各项创建活动正搞得如火如荼,于是谢凤连要求石澎参与其中,实行联创共建,通过创建项目整合资金、拉动资源。

    谢凤连这个想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仅2009年一年,石彭村就联合上级部门开展了9项创建活动,有时一些创建活动本已确定示范点,谢凤连和同事就带上十几盒精心准备的资料,找到上级部门,要求新增该村为示范点。

    近年来,通过区、镇各项目创建,该村先后引入水利、道路建设资金达400万元,修建水坑4500米、道路近3000米,实现了水泥道路全覆盖,大大改善我村的交通条件;此外,筹集了200多万元修筑、完善村中大大小小公园和公共设施近万平方米;组建村级环卫队伍,长效管理村内日常卫生;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各大节日慰问活动,添置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利用村中近百人的健身队伍,积极扶持、开展各项文娱活动,丰富村民日常生活。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石澎村基本实现村村有公园,巷巷有照明,公交到村前,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形容该村面貌一点也不为过,真真正正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生活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

    链接直联资源解决村民诉求

    谢凤莲表示,要实现村居发展,除了积极参与创建,用好直联制也十分关键:“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政策信息和社会资源要比农村基层更多,因此更容易通过链接外部资源,解决一些村委会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

    狮山镇官窑社会管理处社会工作办常务副主任石澎村直联驻班团队组长、李英武表示,实际上,直联驻班团队通过链接外部资源为村民解决问题的,目前已经十分常见:“比如在推进石澎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中,直联驻班团队就帮上了大忙。”

    因此我们直联驻班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入专业机构,参与设计活动中心的建筑及日后的服务项目,并及时向村委会介绍各级扶持政策,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设计方案,正在按有关规定持续推进中。”李英武说道。

    4

    大学城社区

    以“入户”推动人才落户

    今年成立的大学城社区位于大圃社会管理处辖区内,是狮山最年轻的社区,与一般城市社区相比,大学城社区的一大特点,是辖区内集聚了包括广工大研究院、佛科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等众多院校及科研机构,智力资源密集,堪称是“佛高区之脑”。

    解决入户问题留住人才

    顾名思义,大学城社区的核心,就是南海大学城,由于辖区内院校密集,这让大学城社区有了不少不一样的地方。“大学城社区居民少、师生多,因此除了向辖区师生、居民提供常规的社区服务外,大学城社区居委会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设法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落户佛高区。而要人才落户,首先就要给他们解决入户的问题。”大学城社区居委会委员、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叶炳威说道。

    无论是在本地买车买房、还是子女入学,入户都是绕不开的问题,不少本地的单位都会采用入集体户口的方法,但位于大学城社区辖区内的广工大研究院,却为了这个集体户苦恼了好长时间。

    “按照相关规定,申请集体户必须有自己的物业,而广工大研究院其它条件都符合,唯独物业是租的,由于没法解决入户问题,已经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了解到这个问题,社区与直联团队、上级政府一同协作,最终在今年7月成功为其申请了集体户。”叶炳威说道。

    釜底抽薪解决入户难题

    尽管这次成功解决了问题,但叶炳威表示,社区中有类似问题的单位还有不少:“其实很多单位都基本符合条件,但在现行规定下,要申请集体户,需要门牌地址,而申请门牌地址,单位所在的道路就要有名字且在政府部门备案。

    然而在大学城社区内,有正式名字的道路只有万锦路和桃园东路,其它道路都没有名字,沿路的单位自然没发办集体户。曾有院校因办不了集体户,问能否挂到大学城社区居委会,问题是社区居委也没有门牌地址,同样办不了集体户。其实这种入户问题可以说是新社区独有的,成熟的社区一般不必担心这些。”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大学城社区开始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大学城社区与国土规划部门一同,制定了完善辖区道路命名的方案,并向上级政府部门提交,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推进中,大学城社区入户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虽然大学城社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为居民服务的宗旨与别处并无差异。社区将作为联通居民与政府的桥梁,努力让社区生活变得更便利、更美好。”

    策划/统筹郭炜撰文/郭炜李福云肖越群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