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封面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树本周讯

第02版
佛高区情报

第03版
佛高区观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期到我们一起来“悦”读
本期一起来听大小朋友的阅读故事,了解作家的阅读习惯,快开启畅读之旅吧
孩子们在夏令营中专心看书。郭炜 摄
麦国年一家在家里看书。
罗茜一家三口在客厅看书。
罗罗叶叶章章全全家家福福。。
暑假期间,狮山图书馆依然相当热闹。何万里 摄
同学们在学习整理书柜。郭炜 摄

    暑假来了,不知各位同学除了想去的旅游景点、想看的电视电影、想玩的电子游戏外,还有没有几本想看的书呢?其实近年来在学校及社会的积极倡导下,狮山的阅读氛围已经越来越浓厚,本期《周讯》就为大家分享几个阅读故事,在嗅到这一阵书香后,相信你也会产生一股开卷畅读的冲动吧。

    聚焦

    他们的家飘满书香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目前狮山多个家庭正参与南海区书香家庭的评选,说起他们家里的阅读故事,尽管各不相同,有的摆起了热闹的龙门阵相互分享心得、有的则享受着全家人围坐阅读的恬静,但当中的那份美好都令人艳羡。

    罗茜:阅读习惯要从小抓

    罗茜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家中的藏书很多,家不大,但是基本上可见之处都有书籍的存在,书房里的书柜早就堆得满满的,孩子的房间,柜子里、架子上、桌子上都是,茶几上,就连车上,也放着十来本。

    说起阅读,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家庭式的茶话会。罗茜介绍说,马上升五年级的儿子张家喆比较喜欢历史类的书籍,一本厚厚的书基本三四天就可以看完,看完后还迫不及待将里面有趣的内容分享给他们。

    于是,他们就把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定格为家庭式茶话会,每次轮流做主讲,把自己看到的有趣、有意思的文章或故事在茶话会上去分享。这样不仅训练了记忆力,对口才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据罗茜透漏,她早在暑期前就帮张家喆定了十几本书籍回来,其中一本就是《丝绸之路》。她说,暑假期间先把这本书看完,然后再到这些地方去走走,实际的去领略一番丝绸之路的伟大与传统文化之美。

    多年来,罗茜一家都在为组建一个充满浓郁书香的门第,构建一个充满读书氛围的家庭,实现自己的读书目标而努力。而作为老师的她,也建议家长们,在孩子阅读方面一定要从小抓起,年纪较小的以图画绘本为主,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欲望。而上了小学就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家长更要做好榜样,必要时陪孩子一起看。

    麦国年:暑期第一天就为孩子购新书

    今年38岁的麦国年的兴趣爱好是读书和旅游,他的妻子平时也酷爱阅读,他们家中的书柜、沙发、窗台、床头柜等地都堆满各式书籍,总量有近700册,涉及科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

    据麦国年回忆,自孩子出生以来,孩子手捧人生第一本画册起就喜欢上读书,家里读书氛围也随之浓厚起来,孩子喜爱看科普、探索类的书籍,妻子喜爱小说类,而他就喜欢散文,父母就看报。逐渐地,为了看更多的书,他们在书店、网上不断选购书籍,有时一买就30、40本,家里的书籍慢慢地多了起来,家里的商品房购置的三门书柜也塞得满满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他喜爱的活动,每次他都能自觉读书,自村委会在去年建立了自助图书馆后,每逢经过,孩子都会嚷着去馆内借阅图书,看来家里的藏书已不能满足要求,而且为了能方便自己看书,麦国年特意提前为孩子办理身份证。

    今年暑期放假的第一个周日,他特意去书店买了《狼王梦》、《最后一头战象》、《绿山墙的安妮》等书,让孩子在假期内多读书、读好书。在假期内计划到佛山图书馆走走,感受读书氛围,开拓阅读视野。

    罗叶章:家有藏书千多册

    罗叶章和他的妻子都是教师,儿子罗衍舜今年14岁,一家三口都爱看书,家里的藏书量多达1000多本。据了解,罗叶章一家家都爱看的书当数是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概念通俗易懂,人们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罗衍舜说道。

    据罗叶章介绍,闲暇时,一家三口喜欢静坐在书房里,或读一本好书,或品一杯好茶,或互相分享阅读的感受。在假期,一家人或去书店淘书,一待就是一天,总是舍不得离开;或去图书馆看书,看不完的书再借阅回家看。“仿佛是阅读,串起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罗叶章说道。

    罗叶章告诉笔者,读完沈从文的《边城》后,于是一家人计划在今年暑假游一游凤凰古城,领略文豪笔下纯朴美丽的湘西小镇,寻访书中那一湾小溪、一座白色小塔、一位老人、一个小女孩、一只黄狗……

    “最近一带一路是全球的新焦点。我们计划在这个暑期,阅读有关一带一路的书籍,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等。”罗叶章说道。

    走访

    图书馆书籍流通最高达800册次/天

    狮山图书馆位于小塘中心小学对面,平时每逢放学,都会有大批学生过来看书,现在放暑假了,图书馆内是不是就变得冷清了呢?“没有这回事,放暑假后反而更热闹了。”狮山图书馆工作人员曾美甜对笔者说道。

    狮山图书馆面积不大,只有约400平方米,但借阅量却稳居南海区前列。笔者在现场走访时注意到,图书馆内座位已经满了一大半,除了部分来看报刊杂志的老人外,大部分都是年龄不等的青少年,当中年级较大在独自看书,而较小的则多在长辈的陪同下,翻阅绘本或画册。虽然室内的人不少,但依然相当安静。

    曾美甜表示,当天上午由于下过大雨,所以来图书馆的人少了很多,实际上自暑假开始后,白天来图书馆的学生明显增加了,室内的椅子经常不够用。“其实按照往年经验,暑期也是图书馆的高峰时期,比如今年仅7月9日一天,流通册次就有近700,最高峰时更达到了每天800册次,而平日一般只有300到400册次左右。由于借还频繁,工作人员整理书柜的工作量大了不少。”曾美甜说道。

    看到这么多人参与阅读自然可喜,不过曾美甜也呼吁,居民尤其是同学们在来图书馆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文明,以共同提升大家的阅读体验:“比如有的读者会不太自觉,在图书馆里大声说话,这样很容易吵到别人,因此工作人员也会上前提醒。希望大家日后能更加自觉,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

    活动

    多种形式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日渐受到欢迎,除了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也离不开众多活动的鼓励。

    “好了,大家刚才都阅读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哪位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社工的话音刚落,十几只小手就举了起来,这是在南海区“筑梦佛山·梦圆南海”狮山夏令营小塘分营的一幕。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阅读活动在国内多地举行,而曾在狮山举办多场阅读活动的狮山文化站相关负责人李华丽表示,大型阅读活动无疑热闹,但培养阅读兴趣也离不开润物细无声,因此阅读活动也需要见缝插针地开展。

    “这些年来,狮山许多大型活动中都设置有阅读环节。比如今年举行的小塘10公里徒步活动中,我们就举办了当徒步遇上阅读活动,不少参与者在休息时,都会过来看一会书。此外现在狮山许多社区都会举办文艺晚会,我们也会在现场设置流动书摊,让居民免费借阅图书。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近在身旁的阅读机会,激发大家读书的冲动,从而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声音

    武侠小说成阅读启蒙

    ◎洪永争

    (作家,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月亮坡》、散文集《来自光的连结》等作品)

    提起暑假阅读,佛山市作家协会理事洪永争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时对金庸、梁羽生等名家的武侠小说非常着迷。平时上学偶尔看一下,觉得不过瘾。尤其是冬天,天气冷,看小说父亲总是反对,洪永争就主动到厨房烧水,点煤油灯偷看小说。而到了暑假就相对于自由些,捧着一本厚厚的武侠小说没日没夜地翻看,很疯狂。

    受父亲的影响,洪永争从小喜欢唐诗宋词,经常朗读背诵,转而对文学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记得当时对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故事也非常感兴趣,每每看完他们的书画作品后,就开始临摹、摸索,自学书画。

    参加工作后,很难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多数都是见缝插针式地阅读,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拿起书本翻看,每年阅读量达一百万字,偶尔也会执笔书画、写作。

    而问到有什么好书推荐时,洪永争说,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不要一成不变,要多读一些层次比较深的文学、哲学类作品,尤其是国学等经典文学著作,而如果只局限于报纸、《读者》、微信等类似的刊物,对自身学习以及写作时水平的提升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为攒钱买一本书背几趟竹子

    ◎李逸轩

    (广东省网络作家、南海区作家协会网络分会副主席,从2014年开始写作。在2017年4月,凭借追思和复兴非遗文化的作品《邓家铺子》一书,斩获第二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铜奖。)

    由于小时候在农村生活,除了课本,李逸轩基本没什么课外书。“有一次我跟父亲去镇上赶集,在一个书摊看到一本《聊斋志异》,翻看了几页,就挪不开脚步。但当我提出要买书的时候,被父亲一口拒绝,我记得那本书的价钱是1.58元。我记住了那本书,一两个星期都忘不了。”

    为了说服父亲给自己买书,李逸轩想到父亲做凉床生意,几乎每天要到山上砍竹子。于是,于是提出帮他背竹子,一次两毛钱。

    尽管事隔多年,但李逸轩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天没亮,我就跟着父亲爬上了山。露水一下就打湿了裤脚和鞋子,走路都打滑。他让我在山脚下等,然后一个人钻进了荆棘密布的山林。山里长脚蚊特别多,没多久就被叮得火辣辣地疼。那次的经历,我记得特别清楚。父亲在山上剁剁剁地砍竹子,我一个人在山脚啪啪啪地跟蚊子做斗争。等太阳照进山谷时,父亲才湿漉漉地一根根往山脚托运竹子。去掉枝丫,他选了一根最小的让我背,他一次背三根。等到家时,我差点儿瘫倒在地,两个肩膀红肿得厉害,灼烧一样,碰一下生疼。”

    接下来的几天,李逸轩坚持按照约定背了七八趟,父亲也如约给他买了那本《聊斋志异》。

    “一本书如果获得的过程很艰辛,估计阅读起来就更有满足感,小时候的阅读经历体会更深刻持久。”提起阅读,李逸轩如是说道。

    策划/统筹郭炜撰文/郭炜见习生李福云肖越群摄影/郭炜何万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