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治疗”,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句有点过时的玩笑话,但对每日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则是一道沉重的选择题。 日前,居民关先生与妻子一同,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ICU病房。不久之前,关先生徘徊在死亡边缘,家属数度陷入绝望,而最终挽救他的,不仅是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还有他们努力到最后一刻的坚持。 病情危重家属欲放弃治疗 “我记得这位病人,他入院时情况很严重。”医院ICU主任陈泽岐对笔者说道。从业13年中,他有5年都在ICU工作,他口中所说的“严重”,指的是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休克、贫血、血压过低、消化道大出血……根据医院记录,今年3月30日,关先生因糖尿病诱发全身多器官衰竭入院,随即就被送入了ICU病房,看到诊疗记录上密密麻麻的症状,即便是不懂医学的人,也觉得头皮发麻。 由于病情危重,陈泽岐迅速投入救治中,然而这一次他们却面临着“两线作战”。一条“战线”,是在病床周围面对死神,而另一条“战线”,则在与病房仅一墙之隔的探视室,在那里的病人家属表示,他们希望放弃治疗。 尽管病人还在生死间挣扎,但当陈泽岐明白家属的意图后,并没有责怪他们无情,因为他很清楚关先生家的难处:“经过初期治疗,当时关先生的病情并没有什么起色,而且他的家境本来就不好,最近建了房子、儿子又准备结婚,压力可想而知。其实家属开始也要求全力救治,甚至还转到了条件更好的医院,但由于经济原因和病情太重,半天后又转了回来。” 选择对病人最有利的方案 在救治关先生的过程中,陈泽岐和他的同事们需要付出更多,在病床前他们要耗尽心思,而在探视室里,每当家属的意志出现动摇,医护人员就要讲尽情理。 “主要都是说那几个方面,比如病人有医保、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其次是关先生的病情虽然严重,但也未到绝望的程度,而且关先生当时还不到50岁,如果就这么走了,实在可惜,希望家属们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然而关先生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家属们的信心再次坍塌,最终已经快要放弃希望的家属表示,过了清明节后,就要把关先生接回家。清明节转眼就过了,面对准时出现的家属,陈泽岐依然努力地说服,在那次谈话的最后,陈泽岐几乎在用恳求的语气说道:“请再给我们一点时间,也给病人一个机会。”也许是被医生的诚意打动了,那天家属们并没有带走关先生。 似乎是在回应医护人员的努力,关先生的病情终于开始好转,经过在ICU20多日的治疗,病情稳定的关先生被转到普通病房,并于今年5月底康复出院。陈泽岐表示,出院后关先生恢复得不错,而医院工作人员王丹萍也表示,不久前还见过来复诊的关先生:“他精神很好,还愉快地和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面对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陈泽岐终于松了一口气:“说实话,决定劝家属坚持治疗,我们也承受着很大压力。因为关先生当时病情太重,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万一最后人没救到、钱却花了,不说家属会有什么反应,我们知道关先生家里困难,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陈泽岐表示,当时由于病人危殆,且已经失去意识,听从家属放弃治疗的意见,对一个医生来说,确实是最安全的选择,然而在再三衡量后,陈泽岐还是选择了继续坚持。 “要说这是为什么,大概是我的职业性格吧。对我来说,如果这个责任可以由我个人承担,那么即便要冒险,我也会选择对病人最有利的方案。”陈泽岐说道。 撰文/郭炜实习生肖越群通讯员王丹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