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艳阳天还是雨纷纷,清明都是我们向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与家人一同,把满满的心意和鲜花一同献上,虽然少了点燃鞭炮的热闹、以及燃烧祭品的烟火味,但正是这份恬静,让心中对故人的思念变得更加突出和美好。 清明拜祭不止是一种个人与家庭对先人表达追思及怀念的方式,其形式也会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进一步推广简约、文明的现代殡葬新风尚,近年来,南海华侨永久墓园及南海殡仪馆推出了多种相关便民服务,旨在让市民享受到便利的同时,逐渐接纳现代殡葬理念和文化。 现场 鲜花拜祭日益受欢迎 “来,把花献给爷爷吧。”在南海殡仪馆纪念楼前的空地上,支起了6个蓝色的帐篷,里面摆放着桌椅,有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支不同颜色的菊花,这里就是鲜花拜祭区。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家属办理手续后,即可把先人的骨灰瓮带到鲜花拜祭区,并在独立空间里完成拜祭,现场还设有鲜花派发点,免费向进行鲜花拜祭的市民派发鲜花。“虽说现在的人不多,但在拜祭高峰时段,基本每个帐篷都会有人。以前选鲜花拜祭的以年轻人居多,但近年来经过大力宣传,也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接受了这种方式。”该工作人员说道。 而在墓区,用鲜花进行拜祭的市民同样不少,笔者在现场注意到,许多市民都带上了白、黄色的菊花,几乎与烧乳猪、纸钱等传统祭品一样,成为了拜祭的“标配”。前来拜祭的居民王女士告诉笔者,自己用鲜花拜祭先人已有十年:“虽然还是会搭配一些传统祭品,但还是以鲜花为主,这样既兼顾传统,又支持环保拜祭。毕竟拜祭最讲究的不是繁琐的礼仪和昂贵的祭品,而是我们的一番诚心。” 据了解,为鼓励更多市民采用鲜花拜祭,南海华侨墓园从2008年起,开始举行鲜花义卖活动,这种把文明拜祭与慈善结合的形式颇受市民欢迎。 “从近年来鲜花义卖的筹款数额上,可以看出鲜花拜祭越发受到市民接纳,许多人甚至到墓园后,就直奔鲜花义卖点。以去年为例,清明期间,墓园通过鲜花义卖,共筹得善款3万多元,全部用于救助狮山困难家庭或特殊学校的学生。”墓园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小姐说。 而对于今年鲜花义卖的情况,王小姐表示,在清明期间,墓园南门、东门和华安堂广场都设置了鲜花义卖点。而在义卖现场的大圃党群志愿服务总队义工告诉笔者,今年前来买鲜花的人数明显比去年多。 恰当引导传统拜祭 与传统拜祭相比,鲜花拜祭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无疑是环保。据统计,仅今年“正清”当天,南海华侨墓园就留下了40吨垃圾,不得不增加近一倍的清洁工人打扫,其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鞭炮屑和食物残渣。与传统祭品相比,可自然降解的鲜花显然对环境更为友好。 其次是就是安全,鲜花拜祭杜绝了一切明火,自然少了许多安全隐患。在南海殡仪馆的传统拜祭区,一名工作人员看到有市民拜祭时把蜡烛插到绿化带上,连忙上前劝说。“虽然已经树有警示牌,但仍有部分市民随手把香烛插到拜祭区的绿化带上,这有可能点燃杂草,因此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制止。”而在“正清”当天,有一对母女因为燃放鞭炮受伤,被紧急送到墓园内的急救点,所幸伤势轻微。一名护士告诉笔者,燃放鞭炮已经成为人们拜祭期间受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呼吁人们在拜祭时不要燃放鞭炮。 然而,考虑到人们的传统观念与感情,传统的殡葬方式一时还难以彻底改变,因此目前仍以倡导新风俗和引导旧风俗的方式相结合。南海殡仪馆副馆长聂琼告诉笔者,为了让传统拜祭也能有序进行,殡仪馆专门在纪念楼附近设立传统拜祭区,并在现场设置铁笼、铁筒等设备,供来拜祭的市民定点燃放鞭炮、焚烧祭品,以减少安全隐患。而墓园管理公司也表示,已于清明前在墓园多处悬挂横幅和树立警示牌,要求不得在墓区燃放鞭炮,确实有需要的,需到指定地点燃放。 活动 树葬先人骨灰可获千元补贴 近年来,墓地资源紧张的新闻不时见诸报道,对我们而言,这并非几个遥远的特例,而是近在眼前的现实。据墓园管理公司介绍,目前南海华侨墓园的使用率已超过8成。此前还有媒体报道称,佛山现有的墓地资源将在10年后趋于饱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骨灰植树为代表的殡葬新风,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在推行中,人们对骨灰植树的接受程度依然有限。据了解,目前南海华侨墓园只有约70份骨灰参与了骨灰植树,且大多为相隔多代的先人,而对于较为亲近的长辈,不少市民依然不太能接受骨灰植树。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整个佛山范围内,一位殡葬行业从业者透露,在2014年,平均每100份骨灰,只有2.5份参与骨灰植树。 妨碍骨灰植树推行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南海区各镇街的墓园配套相对完备,骨灰存放、拜祭都很便利,因此市民对骨灰植树的需求并不迫切。更重要的则是观念上的顾虑,由于骨灰植树后,不得在现场拜祭,有市民担心对逝者不够尊重,也有人担心至亲的骨灰植树后,会与他人的骨灰混到一起。 针对拜祭的问题,南海华侨墓园管理公司表示,家属可以选择网上祭拜,自2012年起,有105份骨灰的家属通过南海墓园管理公司网站进行网祭,而南海殡仪馆副馆长张惠也表示,除了网上拜祭,也可以在家中设置灵位拜祭,只要家人诚心,形式可以从简。 其实,狮山过去在骨灰植树方面也曾走在前列。有媒体报道称,2001年1月到11月,小塘共有220人死亡,死者火化后的骨灰有141份进行了“骨灰植树”或撒洒大海,占总数的64%,而狮山同期的比例更高达90%。小塘、狮山等地推广“骨灰植树”这种文明丧葬方式,得到市殡改部门的称赞,曾在全市简报上通报推广。 今年南海骨灰植树活动已开始登记报名,4月19日前截止报名,活动于4月20日举行。根据南海区出台的《骨灰植树补贴办法》,直系亲属或委办人凡符合条件的南海户籍先人办理参与骨灰植树活动的,每份骨灰可领取1000元的补贴。南海民政局有关负责人提醒,符合补贴条件的,补贴将在活动结束的当天,由区殡仪馆以现金方式直接发放给直系亲属或委办人。不符合条件的,不享受补贴,但可免费参与骨灰植树活动。 花絮 开通临时公交方便拜祭市民 清明期间,南海华侨墓园人流激增,墓园管理公司表示,按往年经验推算,清明节前后拜祭的人流可达70到80万人次,给墓园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为此墓园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是今年新开放了福寿山停车场,可提供400个车位,其次是提前与交警部门一同制订详细的交通管制方案,要求驶入墓园的车辆在指定出入口进出,如果人流过大,墓园还将禁止车辆进入,并引导市民到临时停放点停车。为了保障墓园内的交通秩序,墓园还组织了近200名工作人员,在各路口进行引导。”一名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进一步缓解墓园内的交通压力,方便拜祭市民,南海华侨墓园在清明当天和之后的每个周末,开通往返大沥汽车站与聚龙村站的免费公交,而南海殡仪馆也派出多台车辆,接送拜祭市民。此外,南海区交通部门也在周末开通了4条临时公交线路,为市民进出墓园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聂琼表示,临时公交确实服务了市民,希望清明后也能继续保留:“目前南海殡仪馆周边的公共交通还不太便利,虽然殡仪馆也有出车接送,但平日每天来治丧的市民约有2千人,殡仪馆的车辆实在难以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建议有关部门能尽早加开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尤其是其它镇街的治丧家属。” 4岁小义工参与义卖 除了鲜花义卖,在南海华侨墓园内,还有不少义工在进行矿泉水义卖,他们来自善曦长者服务分队,义卖所筹善款用于关爱狮山农村独居老人。 在义卖现场,有一位年仅4岁的小女孩颇受人瞩目,她也是 这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义工。小女孩的妈妈肖彩霞告诉笔者,带女儿来不光是为了照看她,更是让她一同感受志愿服务的乐趣:“我们全家都在做义工,女儿也很乐意帮助别人,刚才她发出去第一张地图,开心得不得了呢。” 和这位小义工相比,另一个义工陈女士无疑是个“老江湖”,她从事义工服务已经有10年了。“习惯了,反正休息日也没事,不如去做些有意义的事。”谈到坚持做义工的初衷时,陈女士谦虚地说道。 民警助语言不通老人回家 4月4日,正在狮山华侨永久墓园执勤的民警周江峰遇到一名聋哑老人求助,经尽力沟通,最终帮老人找回了家人。 周江峰回忆,当日早上9时30分,一位老伯匆匆忙忙走近自己的执勤地方,用双手向他比划,问话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周江峰意识到,对方可能是聋哑老人,与家人失散迷路而前来求助。 为帮助老伯,周江峰第一时间向墓园通报了老伯情况,但没有回应。随后周江峰又递上自己的手机,让老伯打电话通知家人,可老伯一直摇头,表示不知道家人的电话号码。 这时周江峰脑中灵光一闪,掏出自己的身份证并向老伯比划,问他有没有带身份证?老人看到民警的举动马上明白过来,并且迅速掏出自己的身份证给民警。周江峰马上用手机登录公安信息网,查询到老伯亲属的电话号码。随后,他拨通老伯儿子的电话并添加其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把老伯的照片和所处的位置发送给他,不一会儿,老伯的儿子就赶到了现场。原来老伯一家早上到墓园拜祭先人,人多路窄,加上老人行动缓慢,结果走散了。在感谢过民警的热心帮助后,迷途的老伯跟着家人回家了。 延伸阅读 小学生网上拜祭先烈 2017年4月,松岗中心小学大队部结合佛山文明网开展的“网上祭英烈”活动,发动三至六年级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网上缅怀纪念活动、发表祭奠感言,撰写心得体会,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和敬仰。同时,号召队员们利用清明假期,了解清明的由来和习俗,追寻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制作一期“清明祭英烈”主题手抄报。 活动得到队员们的热烈响应。他们利用互联网搜索到相关烈士的资料,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用优美的笔触、精美的插图生动地诠释“烈士”的内涵。 通过本次新颖而环保的祭烈士活动,队员们更加确立了自己的责任和奋斗目标,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立志报效祖国。 策划/统筹 郭炜 撰文/摄影 郭炜 实习生 肖越群 通讯员 邹颖琪 李汝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