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狮山树本周讯

第02版
重点关注

第03版
唐园居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朋友圈”提升新南海人归属感
市民议事厅上周在狮山树本产业家园举行,50名职工畅谈融入南海的“喜与乐”

    【职工声音】

    望借创思驿站活动“脱单”

    曾波(广东亿合门窗有限公司职工):希望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创思驿站这个平台,来形成更好的沟通。比方说举办篮球赛、羽毛球赛等集体活动,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认识更多新朋友。像创思驿站的曾女士通过平台喜结良缘那样,借此“脱单”也算是一件美事。

    加入义工行列提升自身

    董君飞(广东亿合门窗有限公司职工):其实新南海人平时可以到处走一下,比如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既能够帮助弱势群体,也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举两得。在行善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事实上,政府和企业为我们搭建了不少平台,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争取,最终收获自己理想的成果。

    拓宽社交首先要学会信任

    曾智明(广东亿合门窗有限公司职工):我本人非常喜欢认识新的朋友,而且也有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我们要选择去信任别人,敞开心扉,以真心换真心,那样才能认识可贵的朋友;再者,我们毕竟离乡在外,如果有更多活动让我们聚在一起互相增进感情,那么像我这种爱结交朋友的人就有“用武之地”了。

    走出原有圈子拥抱南海

    苏寒琳(广东亿合门窗有限公司职工):平常我们每天都是公司、食堂、家庭“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太多时间去结交新朋友。今天参加了市民议事厅,让我萌生出一种迫不及待走到南海其他地方看看的冲动,以后如果有交流或者义工等活动,我想积极参与,走出自己原来的圈子。感谢市民议事厅,让我脑里开启了新的一片天空。

    经常打球认识更多朋友

    何毅(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大学期间,我热爱篮球,毕业之后进了公司,也认识了一班同样热爱打球的同事。因为篮球,我们彼此认识并聚在一起。公司工会很重视职工交友和运动这方面,所以让我们成立了一个篮球小组,举办了一些篮球活动。之后我们小组也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在这过程中,我渐渐扩大了视野,通过小组与工会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这些事情都让我们对南海的认同感越来越深。

    三个“朋友圈”助他扎根

    邱建军(官窑工青妇工作办工作人员):之前我在狮山的一家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现在到了工会工作。可以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家庭,都跟朋友圈息息相关。

    毕业后孤身来到狮山,在崭新的工作环境中我主动结识同事,和大家迅速熟络,这有利于自己开展工作,也是企业朋友圈的力量。后来,我通过狮山政府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信息,有幸走进了政府的大门,这是微信朋友圈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通过一个相亲活动,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顺理成章在狮山定居下来,这是社会朋友圈的力量。

    “这种政府、企业与职工对话的形式非常棒,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自己学到了许多。”2月16日上午,狮山树本产业家园热闹非凡,以“新南海人如何打开朋友圈”为主题的市民议事厅活动在此举行,50名企业职工畅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并与政府、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如何加速融入南海。

    平台助力提升新南海人归属感

    “在座各位有多少人是单身呢?”活动一开始,主持人就抛出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你还是单身,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吗?是自己不够主动,还是圈子太窄?”针对主持人的问题,不少职工都表示“的确圈子窄了点”。

    “我是在创思驿站活动中认识老公的,就因为这个平台,我现在才如此幸福。”创思驿站代表曾雯分享了自身的“脱单”经历,在2015年创思驿站的一次活动中,她偶遇了另一半,“我认为这不能简单说是缘分,因为通过活动我扩大了‘朋友圈’,再主动出击,这才争取回来的。”

    谈及“朋友圈”的正确打开方式,职工们都踊跃表达看法,有的说要多关注政府发布的消息,有的说要多参加公益活动,也有的说扩大“朋友圈”,关键是先锻炼好沟通能力。每一个观点,都得到在场职工的认同和掌声。

    融入南海新南海人变“本地通”

    让新南海人融入南海,是南海区今年关于基层治理的重点工作。在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南海人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让新南海人更快、更好、更轻松地融入南海,是区委区政府及广大市民的共同愿望。

    为此,通过市民议事厅活动,倾听企业基层职工的真实心声,能一定程度上了解新南海人目前的需求和渴望。“我来狮山虽然只有十来天,也没认识多少朋友,但我已经感到这个地方的包容氛围很强,这让我很安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广东亿合门窗科技有限公司职工方玉海希望,今后创思驿站能够多组织如羽毛球、骑行、健身等文体活动,加强不同企业间的交流,那么像他这样的新南海人,就有机会扩充社交圈,增强归属感,直至扎根南海。

    与小方不同,佛山市爱庭电器有限公司职工邱百树,在狮山生活了十多年。他说,得益于企业和政府的工会,他在十多年间参加了大量活动和培训,让他从开始的人生路不熟,变成如今的“狮山通”。“我的社交圈子就是这样点滴积累的,现在我感觉自己已经很好地融入南海了。”邱百树还建议,当地工会和政府部门多举办一些年轻职工联谊活动,让大家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万一配对成功呢?到时家在南海,人自然留在这里。”

    【政府引导】

    梦工场项目实现人才联谊互动

    近年来,南海通过各类文体活动或服务牵线,让企业职工主动走出去,打破企业藩篱,实现人才联谊互动。在此推动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都出了大力气。

    “一直以来,狮山镇总工会、狮山工会服务大联盟等都致力于搭建职工服务平台,解决职工婚恋、文体互动、企业围墙等方面的难题。”狮山镇总工会副主席刘永泽表示,要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硬环境”和“软环境”相结合。

    刘永泽说,一方面,城市的治安、公共配套、卫生环境等要不断完善,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效益好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多开展文娱活动。“狮山的梦工场项目为企业职工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和自我风采的舞台,还为职工搭建起沟通桥梁,帮助很多新南海人找到了新的‘朋友圈’,实现了人才联谊互动。”

    【网友声音】

    ●“雾里看花”

    佛山自古就是一座知名的移民城市,尽管没有像深圳、广州那么有名,但正是众多外来人员一起努力,佛山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佛山南海传统文化历来包容性、兼容性极强,没有地域歧视,外来人员也很容易适应本地生活,融入到新的就业、生活环境中。

    个人认为还是要从自身出发,不要因为语言沟通问题而闭口不谈,主动出击与人交流,才能更多的适应当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新佛山人”。

    ●“罗侠客”

    我在罗村工作,公司里也有许多“新南海人”,他们到本地的时候,或许会因为语言沟通、生活习惯等问题有点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圈”。哪怕是白话、普通话一起乱讲,也能聊得不亦乐乎。公司还很注重对于“新南海人”的关心,积极开展各项内部活动,通过体育比赛、联谊等,让跨部门间有了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新南海人”打开“朋友圈”,一定要学会善于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积极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地释放自我,在南海扎根。

    【企业行动】

    丰富文娱活动促职工安居乐业

    随着狮山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管理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被狮山这座发展之城、魅力之城所吸引,越来越多人选择到狮山谋发展。广东亿合门窗科技有限公司国内营销总监申畅表示,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选择留在狮山,不仅是想要“乐业”,更渴望能在这座城市安居。

    “企业通过举办各类文娱活动,让员工广交朋友,丰富员工生活,帮助他们逐渐融入本地生活。”申畅说,企业一方面积极为员工举办篮球赛、生日会、节日慰问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另一方面,企业注重鼓励员工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员工与社会的联系、对狮山的认识。申畅表示,企业将继续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让员工对工作有成就感,对企业有荣誉感,对狮山有归属感。

    关爱“小候鸟”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在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的员工之中,有三分之二是新南海人,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爱,从而留住他们的心?仕诚塑料机械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该公司工会主席陈伟伦表示,作为刚到狮山的新南海人,往往因为“人生地不熟”难以“走出”企业,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朋友圈、生活圈、兴趣圈的拓展。于是,企业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会,对内,开展精彩多元的文娱活动;对外,与其他企业携手开展联谊、相亲、踏青和城市定向寻标等活动。“这样做为员工创造了交友、娱乐的平台,既能增加员工交友机会,也能让员工走出企业,好好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

    对已婚员工的关爱,公司的做法更显人性化。“企业会组织开展小候鸟活动,让员工的子女得到好的照顾,让员工安心投入工作。”陈伟伦说。

    为已婚员工腾婚恋空间

    有调查报告指出,新生代产业工人每天平均上班(包括加班)时间往往超过12小时,缺乏婚恋时间。而近半数成年新生代产业工人无力购房或租房,居住在集体宿舍,缺乏婚恋空间。

    “员工生活幸福感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会提高起来。”佛山市爱庭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棵表示,企业会为已婚员工安排单独宿舍,让他们的生活隐私得到保护。“我们还会定期与员工一起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如果遇到困难,企业也会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统筹/杨世聪撰文/杨世聪吴泳冼淑媚郭炜实习生廖钰洁摄影/钟梓泓李凌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珠江时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