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祖庙有个沈小梨“半路出家”成粤曲大家

来源:祖庙街道社区报2022年05月25日    

    ■沈小梨

    国家曲艺家协会会员粤曲省级非遗传承人粤曲“何丽芳腔”第三代传承人

    ■沈小梨以粤曲传递抗疫正能量。

    开栏语

    祖庙街道是岭南文脉的核心承载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核心街区,这里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更是干事创业的乐土,各个领域都涌现出杰出人物。《祖庙社区》正推出“祖庙大家”栏目,带你走进“大家”们的点滴故事。

    今年五月,一部名为《瞽·师》的电影正式上映,入选了“金熊猫国际电影节”、“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节”、“澳门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电影节。

    《瞽·师》的制作历时多年,以纪实性的镜头语言,展现了视障孩子许多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以及孩子心中无人知晓的隐秘世界。

    影片中,粤曲省级非遗传承人沈小梨和5位器乐老师,教授30多名佛山市启聪学校的视障学生学习粤曲演唱和乐器演奏,帮助他们通过艺术创业的助残故事,展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这一特殊人群的关爱。而电影幕后的“功臣”沈小梨,便是本期“祖庙大家”的主角。

    30多岁“出道” 初次比赛就拿冠军

    在佛山粤曲届,沈小梨的名字可谓是响当当。沈小梨生于粤曲世家,妈妈钟葵珍是师从粤曲大家何丽芳的著名平喉演员,她从小听着粤曲长大的,经常跟着妈妈到处演出。

    沈小梨笑着忆起,尽管从小家里有着浓厚的粤曲氛围,但她小时候对粤曲倒是没太大兴趣,直到30多岁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才忽然迷上了粤曲,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唱粤曲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喜欢,要曲不离口经常练,‘吾得就练到得’。”沈小梨乐呵呵地说。

    在妈妈的悉心指导下,凭借过人天赋和勤奋练习,“半路出家”的沈小梨很快在粤曲界闯出了一片天。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了冠军,几乎每次比赛都能获奖。

    90年代佛山很流行粤曲茶座,佛山很多茶楼都开设粤曲演出,让街坊们边吃点心边欣赏,沈小梨无疑是各大茶座的当红嘉宾,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1998年,39岁的沈小梨在红星影剧院开演唱会,现场人头攒动,爆棚到无位可加,那盛况如今仍然为不少粤曲迷津津乐道。

    倾囊相授所学  悉心栽培弟子

    这些年来,沈小梨获过的大小奖项不计其数,但她始终保持着谦逊与平和的心,用心唱好每一首曲,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粤曲文化。

    2004年开始,沈小梨在祖庙街道老年学校任教,毫无保留地传授所学,不少老街坊慕名而来。她的徒弟中,年纪最大的将近80岁。此外,她还在佛山市文化馆、佛山市工人文化宫、启聪学校等开办粤曲培训班。

    她还在家里开起“私伙局”,各种器乐和设备齐全,方便学生们练习,每周都有学生来访跟她学粤曲,家里总是相当热闹。学生大部分是零基础,她便逐字逐句地教,从气息、发声到行腔细细指导,在她的悉心栽培下,学生相继在大型比赛中获佳绩。

    “看着孩子们学习粤曲后更开朗了,每次上台表演那开心和兴奋的样子,我觉得很有意义,孩子们心中的阳光也感染了我。”沈小梨在《瞽·师》首映现场不禁落泪。 她说,可以将自己几十年来学到的东西倾囊相授,心里觉得好开心,一点都不觉得累,希望有越来越多人喜欢粤曲,与她一起将粤曲文化发扬光大。

    撰文/谭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