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大沥镇以九龙公园为试验田探索“公园+主理人+商业”模式,打造出成功样本

空间再造+商业赋能 “孵化”人文经济

来源:珠江时报2025年02月11日    

■俯瞰九龙欢乐PARK。

2月11日,正月十四,是一年一度举行大沥醒狮盛会的日子。今年,在位于九龙公园的狮会现场,人们除了能看到“世界狮王”的英姿、体验热闹的大沥新春欢乐节集,还能在新开业的九龙欢乐PARK里感受城市文旅的新魅力。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参与”,从“单一功能”到“多元融合”,在大沥,公园不仅可以是城市的“绿肺”,还可以是人文经济的“孵化器”。以人文经济促进各方面协同发展,九龙公园改造成为人文经济促进城市建设的成功样本。

在这个样本中,大沥镇率先提出的“公园+主理人+商业”模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新晋成员,通过体验舒适的城市公园和持续创新的文旅形态彼此成就、“跨界”融合,大沥镇不仅提升了城市面貌和品质,也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潜能。

破题

用人文与商业重塑城市空间

幸运摩天轮转动间光影交织,空中连廊上人流如潮,滨水活动空间里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2月11日,在九龙公园里,大沥醒狮盛会热闹上演的同时,面积约8万平方米、设有20多个网红游乐设施的九龙欢乐PARK也正式开业。当晚,这里还有精彩绝伦的灯光秀上演,点亮大沥新春夜空。

“以前公园只是散步的地方,现在能逛市集、看演出、玩亲子项目,一家人都可以‘泡’一整天。”市民黄小姐说。

公园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城市情感的“记忆芯片”。自2015年建成并开放至今,九龙公园一直是大沥镇的重要公共空间。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公园建设管理方式逐渐显现出瓶颈,主要面临着资金来源单一、建设效率不高、服务功能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焕发生机,成为了一道摆在面前的新考题。作为“中国商贸名镇”,又有着“网红之城”之称的大沥,找到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

2024年,大沥镇以可持续发展公园社区为核心理念,对九龙公园实施了整体提升工程。大沥镇工程建设中心主任李婷介绍,通过前期对成都、重庆等公园运营前沿城市的考察和学习,这次公园改造的理念逐渐清晰:保持公园的开放性与全龄友好性,强调以各年龄段群众的需求为本,同时考虑公园后期的经营物业与开阔景观的营造,利用物业出租收入确保公园后期运营稳定的资金来源,形成建设、经营及后期养护的可持续良性运转。

在此理念下,通过在九龙公园划定特定区域进行经营性升级改造,九龙欢乐PARK项目诞生并火爆出圈。该项目采用“免票入园、分项收费”模式,降低市民入园门槛,验证了“公益性与市场化平衡”的可行性。今年春节期间,其已取得总客流量20万人次、营业额超500万元的佳绩,成为中心大沥新的文旅地标。同时,它还成功带动周边的永旺梦乐城、广佛智城的消费变得更加火热。

数据背后,是大沥镇以九龙公园为试验田,探索“公园+主理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经过改造和活化的九龙公园,与周边商圈进行联动,通过“空间再造+文化再生+商业赋能”,实现了从单一场景转向“复合生态”,形成可玩、可歇、可感、可消费的全时段活力场域,让市政公园也能成为承载人文价值与经济产出双重使命的土地。

立新

让主理人经济重构消费场景

像公园这样的城市空间,需要与文化和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造血。在九龙公园的样本里,引入主理人机制是文化赋能的重要抓手。在这种模式下,被打造出来的不仅是一种公园商业,更是一处人文聚落。

作为九龙欢乐PARK主理人,广东省奇趣童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博认为,这是一场突破性的模式创新,因此他和团队也勇于成为其中的实践者。他介绍,九龙欢乐PARK的长期目标不只是建造乐园,而是编织一张“人文价值网络”——让主理人成为节点,让商业变为连接线,让公园升维为意义容器。

主理人经济是回归以人为中心的商业,是人文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去年9月,千灯湖主理人学院在大沥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个由政府倡导并推动筹建的主理人商业生态平台。同时,大沥提出“公园+主理人+商业”的三元融合新模式,通过主理人经济驱动多元业态,以人文为核实现商业生态与消费场景的重构。

大沥镇委书记罗伟海曾如此解读这种新模式:通过融合公园、商业和主理人等多种元素,发挥主理人的独特创意、社群黏性和创新活力等特点,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消费新场景,有助于实现商业形态、业态、生态的全面升级。

在主理人机制的激活下,大沥的商业和公园不再各自守望,美美与共逐步成为常态。

九龙欢乐PARK的模式,如今正被大沥复制至“灯湖PARK”“佛山不夜岛”“颜夕营地”等项目。通过采取“以园养园”“分润机制”等策略,大沥镇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全额投资的方式开发运营,不仅带来新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进驻,更形成“政府轻资产、企业可持续、市民得实惠”的良性循环,打造“烟火气与文艺范共生”的大湾区人文经济标杆。

共生

打造人文经济新路径的生动样本

“公园+主理人+商业”的成功落地,是大沥的优势使然,也是大沥的定位使然。

近日,在大沥镇召开的202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的表态发言中,大沥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主任刘成表示,发展人文经济,是“进阶城市”的必选项。如今,大沥镇被正式纳入佛山市中心城区。这也意味着大沥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要向“综合型城市功能区”转变。在此过程中,发展人文经济不仅是顺应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城市能级跃升、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路径。

2024年,人文经济成为南海新的增长点;2025年,南海提出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要扩大人文经济新领域,带动都市消费的能级更高。大沥镇积极探索“公园+主理人+商业”模式,正是对此的积极响应。

“公园+主理人+商业”的模式,本质上是通过人文经济学理念将公共空间、文化资源与市场化运营有机结合。如今,大沥独特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既能活化传统文化、增强社区认同,又能创新商业形态、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出人文经济新路径的生动样本,也为南海区建设人文经济示范区贡献了宝贵经验。

大沥镇镇长仰国林表示,在镇委“11312”工作部署下,大沥正在大力践行人文经济,并以城市美学为引领,推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从传统公园到城市会客厅,从产业重镇到人文之城,在“人文经济学”的探索版图上,大沥正在用一批批标志性项目,在“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的打造中,不断提升专属大沥的辨识度。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翠贞通讯员李翠姗梁鸿兴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