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将面向中小学逐步推广校园活力咏春操
萌娃集体变身“小叶问”

■民乐小学学生练习咏春操。

12月13日至15日,2024年国际咏春拳大赛在西樵成功举办。在此期间,以西樵民乐小学“叶问操”为蓝本的《西樵镇校园活力咏春操》亮相,并计划逐步推广至西樵各中小学。
西樵镇副镇长张丽霞表示,校园活力咏春操的推出,展现了“飞鸿故里”西樵浓厚的咏春拳文化底蕴,体现了新时代体育与健育相结合的创新探索,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健全面发展的南海好少年贡献力量。
创编缘起
让咏春与校园武术“双向奔赴”
这套咏春操以“力从地起,拳由心发”“念头正、终生正”“守中用中”等咏春拳技击理念为核心,结合传统武术咏春拳的手型、步型为主要内容,让孩子们在摊、膀、伏的动作转换中体验实战技巧,并辅以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演奏的灵动、优雅音乐,与咏春拳的经典动作相结合,编成这套操。它既保留了咏春拳的核心技术,又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更适合大众学习和练习。
“在创编前期,我们就思考如何既展现咏春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解决当前校园武术教学中‘不好练、练不好’问题。”作为咏春操的主要创编者之一、民乐小学老师邱烁彬说。
“咏春操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时代性三大特点。”另一位主要创编者、民乐小学老师张晋文说,在民乐小学,武术操不止一种,孩子们在学习咏春操之前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学校原创的飞鸿操和小龙操。这得益于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和武术大课间的进阶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咏春操之前已有一定了解。
在学习咏春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每个动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永不褪色的宝贵财富。孩子们或许不会成为下一个黄飞鸿、叶问或李小龙,但根植于他们心中的岭南文化精神,将永远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灵感源泉。
逐步推广
咏春操将进入各中小学
咏春操在民乐小学已经全面推广和实践了三年,成为该校《岭南少儿狮艺》与《岭南少儿武艺》特色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推广的角度出发,学校坚持创新,将狮艺、武艺与音乐、舞蹈相结合,通过唱、跳、舞、武、演奏、绘画等多种形式,创编了一系列喜闻乐见、充满童真童趣的原创音乐舞蹈作品。这些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又形成了以咏春为特色的系列校园舞剧,包括《咏春·意正》、《咏春·循规》、《咏春·磨炼》三部曲,以及大型校园武术操《咏春·方与圆》、《咏春·传承》,从而构建了全员参与+基础教学,个性发展+普及推广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伴随咏春的推广与实施,2023年,《咏春·意正》登上了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栏目。2024年,小飞鸿国术团的25名师生以咏春、醒狮项目受邀到北京央视总台参加“六一”晚会的节目录制。
与此同时,咏春操的研发、创编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在过去三年中,民乐小学连续三次获得“佛山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特等奖,两次获得“佛山市中小学校园武术操大赛”小学组第一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区中小学“两全其美”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南海校园活力操(创编)展示活动的理念引领和平台搭建,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不断创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咏春校园活力操的实施与推广得益于深度参与“南海校园活力操(创编)展示活动”,从而扩大了其影响力。
“咏春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武术之一,是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融合的经典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育人价值。融入了传统音乐的咏春操不仅能强健体魄,让孩子们了解到咏春拳的拳理和传统文化,而且可以逐渐培养起孩子自身的文化自信,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体艺专干余俊锋表示,接下来,也将结合镇内各中小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推广咏春操。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金全通讯员陈军
(《萌娃集体变身“小叶问”》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运用积分制 “积”出文明新风尚
- 下一篇:放弃继承遗产还能反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