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月 十五圆还是十六圆?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今年中秋月有何看点?据介绍,今年中秋月将有“十六月亮圆”、巧遇“超级月亮”等看点,千万不要错过。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今年月亮最圆(望)将出现在北京时间9月18日10时34分,正值农历八月十六。
不过,并不是每年“中秋月”的最圆时间都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六。据统计和预测,从1951年到2050年这100年时间里,“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出现了39次,“十六圆”的情形有48次,“十七圆”出现了13次。
最近10年间(2015年~2024年),中秋月亮“十五圆”有3次,“十六圆”有5次,“十七圆”有2次。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据介绍,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公转的速度快慢不均等。
根据开普勒定律,当月亮离地球近的时候,月球的运行速度会快一些;当月亮离地球远的时候,月球的运行速度会慢一些。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最长时间与最短时间相差13个小时,因此,每个月满月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
如果“望”以前月亮的“步伐”慢,那么从“朔”到“望”需要的时间会更长,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的现象。
我国所有地区均看不到“最圆中秋月”
由于今年中秋佳节期间,月亮最圆(望)时出现在北京时间9月18日10时34分,此时,我国境内所有地区的月亮均已西沉。
从全球来看,今年中秋,可看到“最圆的中秋月”的地区有非洲全境、欧洲全境、南美洲全境、亚洲西部、北美洲中部和东部;而大洋洲全境、北美洲西部、亚洲大部分地区均不可看到“最圆的中秋月”。
巧遇“超级月亮”
今年中秋,一轮“超级月亮”将为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不少气氛。北京时间9月18日21时22分,月球过近地点,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357286千米,此时,月球的视直径为33′50″,比本月月球过远地点时(9月5日)的月地距离近了48925千米。
恰逢中秋之日(9月17日)与“月球过近地点”之日相距较近,故今年的中秋月视直径将会“偏大”。中秋之日,月球距地球约358061千米,月球视直径为33′44″。
月出时间为七年来最早
中秋当晚,月出时间为七年来(2018年~2024年)最早。以广州为例,今年中秋之夜(9月17日),月出时间为18时02分,比去年中秋节提早了18分钟,但比2017年的中秋节推迟了38分钟。
月上中天时间为七年来最早
中秋之夜,月上中天时间为七年来(2018年~2024年)最早。以广州为例,今年中秋之夜(9月17日),月上中天时间为翌日0时01分,比去年同期提早了32分钟,但比2017年同期推迟了34分钟。
月落时间为五年来最早
中秋之夜,月落时间为五年来(2020年~2024年)最早。以广州为例,今年中秋之夜,月落时间为9月18日6时06分,比去年同期提早了47分钟,但比2019年同期推迟了3分钟。
最佳赏月时间是何时?
月上中天时,月球地平高度达整夜最大,穿过的大气层最薄,因而月光最为明亮,是赏月的最佳时机。
以广州为例,今年中秋期间最佳赏月时间(即月上中天的时间)为:
迎月夜(9月16日)
23时08分、地平高度为53°
赏月夜(9月17日)
翌日凌晨0时01分、地平高度为61°
追月夜(9月18日)
翌日凌晨0时52分、其地平高度为68°
南海区绝佳“赏月胜地”
千灯湖公园
千灯湖公园白天水平如镜,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园内景观主要由人工湖、历史观测塔、水上茶亭、大小溪流、山上景观塔南水门等组成。夜晚是千灯湖最美的时候,千盏颜色各异的景观灯亮起,美丽的景色吸引无数摄友、诗友、情侣和市民前来观赏。
南海魁星阁
皓月当空,登上魁星阁凭栏远眺,东南西北皆有景致,赏月视角堪称一流。中心魁星阁还原岭南传统建筑风貌,却和谐融入到周边的现代元素中,身处其中赏月,别有一番体验。
西樵山听音湖畔
在西樵山下听音湖,168米长的彩虹瀑布沿着
百亩阔湖美得流光溢彩。中秋来这里夜游,漫步在滨水栈道上,欣赏圆月,任水汽扑面,不禁萌生醉意。
丹灶仙湖
中秋节自古就有临水赏月的习俗。丹灶仙湖公园水面辽阔,沿着上千米的环湖绿色小径,漫步其中,倾听鸟语,细嗅花香,眼前则是水中月影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里水展旗楼
里水展旗楼,一座极具汉唐风韵的楼宇,夜晚亮灯后更是如梦如幻,是中秋赏灯赏月的必去之处。
如何用手机拍出好看的月亮?
1、拍摄前准备
●拍摄时间
拍月亮的最佳时间是在日落20~30分钟内,这个时间段天空会呈现出湛蓝色,与皎洁的月亮形成美好的意境。
●选取机位
拍摄月亮最好的时机是月升或月落的短暂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可谓稍纵即逝。所以在拍摄前,我们需要看好月升月落的准确时间点,并提前到达拍摄机位。
●专业模式
由于是夜晚,光线不足,所以需要借助手机的专业模式,可以参考以下参数:
感光度(ISO):iso50左右(iso越低,照片更干净通透)
快门速度(S):设置为1/160S
对焦模式(AF):选择MF档位拉至无限远曝光补偿(EV):设置为0.3或更小●手机操作
目前主流的拍照手机,镜头均可实现从3倍到30倍的变焦,有的甚至可达50倍,为拍摄月亮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以华为手机为例,在拍摄页面,滑动调节焦距,到月亮出现清晰的纹路即可。再点击月亮,曝光使劲下拉,这样可以保证非常清晰的月面纹理。
拍摄月亮一定要注意画面测光、对焦问题,如果是手机自动对焦,很容易让月亮呈现得像个“灯泡”,缺乏细节轮廓。
2、月亮怎么拍?
●月景结合
月亮与地面上的景物相结合,是传统的拍摄月亮构图方法。可以利用地面环境去烘托月亮,让照片更加多元。
●利用前景
手机有长焦功能的,可以结合前景的搭配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以及故事性。如借助离镜头更近的树枝植物作为画面的前景,将树枝的局部放在画面的周围或者遮挡少部分面积的月亮。然后手动点击月亮,降低手机的曝光,形成清晰的剪影前景。
或者可以找一些自然或者人工的框架作为前景框式构图,也很有美感。框架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四周的杂物对拍摄的干扰,更加突出月亮这个拍摄主体。
●大小对比法
用手机拍的月亮通常都比较小,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大小构图法,利用大面积的前景来填充
画面,突出娇小的月亮。
●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的照片给人以更加活泼的感觉,我们可以尝试以动静结合的构图方式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让画面更加生动。比如在飞机经过月亮时按下拍摄键。
●人物剪影
如果想要在画面中加入人物,这时拍正面脸部缺少打光,所以可以选择拍摄人物的轮廓剪影。
链接
中秋小知识
中秋为何称“仲秋”?
中秋亦称“仲秋”,有“月夕”“追月节”“秋节”等称谓。据中国天文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第二个月,古人常以“孟(伯)、仲、叔、季”排序,故农历八月又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祭月习俗有哪些寓意?
“祭月”作为一种信俗活动,起源于古人的自然崇拜,诸如蟾蜍、玉兔、桂树、嫦娥等信俗象征则是与之对应的想象产物。
相关史籍显示,较为原始的“祭月”活动曾定在干支历的“秋分”之日。作为不同计时方式,秋分的确定要早于中秋节的普及。
随着干支历为夏历取代,又因两节邻近,祭月逐渐融入中秋活动。古人的祭月礼仪复杂且有等级、地域差异,但其目的不外乎祈求福佑、托月追思,表达对阖家团圆、生活美好的期盼。
古人如何祭月?
古代,民间祭月仪式相对简单。一般来说,人们于中秋之夜在庭院设香案,上安“月神”牌位,并以时令瓜果和糕点为供品,如西瓜、苹果、石榴、葡萄、菱角等,月饼则是必不可少的。
祭月场所布置完毕,主祭随后就位,依据“赞诗”“上香”“奠酒”等顺序祭月。祭毕,全家老少一起叙话家常,饮筵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月的娱乐性大大增强,在宋代已有表现。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即载:“中秋节前……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十分热闹。
为何要饮桂花酒?
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定论,但从现存古诗文大可推之于唐或之前,如颜真卿写道:“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而“吴刚伐桂”神话也常用来解释桂花酒的来历。
桂花本身也是一味中药,俗谓桂花乃百药之长,浸有桂花之酒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之功效,因言“饮之寿千岁”。在中秋节这一团圆日饮桂花酒,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之实效,还有向月神祈求延年益寿之意蕴。
中秋节也要赏花灯吗?
在中国的岁时节日中,人们通常把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称为“三大灯节”。相较于元宵节,春节和中秋节的“灯”元素就少了很多。
古籍对中秋节“观灯”习俗的记载,较早出现在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其卷三《中秋》写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
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可知,在中秋节的各种“灯”里,除了柚子灯,还有南瓜灯、桔子灯等,而燃“塔灯”、挂“草灯”、玩“果灯”等则意在驱鬼辟邪。
这些“灯”的制作、使用模式及寓意与元宵节完全不同。它们多以真实的瓜果及建筑材料临时制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趋吉避凶,有彰显丰收之意。
(综合中新网、广州日报、佛山工会、人民攻摄等)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浩华
(《今年中秋月 十五圆还是十六圆?》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规划调整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