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人人都是“绿美大军” 随处可见“小美”家园

丹灶仙岗社区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及微改造,打造绿美庭院示范路线

来源:珠江时报2024年07月05日    

■居民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

■改造后的美丽庭院。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街角景观、美丽庭院越来越多,我们傍晚散步时心情也格外舒畅。”谈及村里的“颜值”变化时,丹灶镇仙岗社区的居民们都赞不绝口。这变化的背后,是仙岗社区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及微改造,社区干部、乡贤、妇联执委、志愿者、村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了一条富有中草药特色的绿美庭院示范路线,让千年古村焕发新魅力。

乡贤回乡创业建设古韵诗意庭院

在仙岗村,楼房整齐划一,道路干净整洁,街角庭院风景如画。“仙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深深吸引着我,因此2016年我便踏上回乡之路,创办守一艺术馆。”佛山市本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海守一艺术馆创始人张永炎介绍,他从事传统文化艺术品收藏28年,2023年初开始筹建美丽庭院——听音园,以广府建筑历史肌理为背景,创新性融入三雕一塑和满洲玻璃工艺,赋予庭院小中见大的岭南文化特色。

沿着守一艺术馆走上二楼,来到听音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庭院中,文物雕塑,尤为吸睛;绿植丛生,随风摇曳;流水潺潺,灵动活泼。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与自在。

“在配置过程中,因为使用的素材是以文物为载体,所以在文物修复方面耗时比较长,修复好的文物植入也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谈及庭院建设过程,张永炎淡淡一笑。他认为,庭院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功能,其次是生活,最后是美学,才能达到情景相融的效果,引发人的情绪共鸣。

为何取名听音园?张永炎解释说,守一艺术馆以音乐戏剧艺术为主题,“听音”可以理解为听觉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也可以是静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艺术、自然陶冶性情。

“在构建精神家园的同时,要留住古村的基因,才能让乡村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张永炎说,希望丹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保留并传承历史文化,赋予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并通过庭院的形象构造、色彩与形态的结合,成为人之向往的观景之乡。

社区干部带头行动打造高颜值庭院

众所周知,仙岗古村因葛洪在此设灶炼丹而得名,村内仍留有葛洪炼丹的仙钵、取水的蟹眼仙泉。“因此我们种植了紫苏、石斛等中草药,搭配鲜艳的花卉,观赏性也很高。”仙岗社区妇联执委肖钻容看着亲手打造的美丽庭院,娓娓道来。

自去年11月以来,肖钻容一家便主动响应社区号召,积极建设美丽庭院。作为社区干部,肖钻容经常外出参观其他村居,借鉴学习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看到其他村居用竹筛装饰墙体,我们也学以致用。”

值得一提的是,肖钻容的女儿陈敏君得知要改造庭院,也主动参与其中。今年16岁的陈敏君习得一手好字,还爱好绘画,于是肖钻容突发奇想,让女儿在原本为农用具的竹筛上构图创作,并用毛笔写上“静心”二字,提醒自己戒骄戒躁,把家风深深地印刻在庭院中。

肖钻容说,日后将充分发挥妇联执委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社区绿美行动,并把自己的种植经验分享给他人,营造美丽庭院人人共建的良好氛围。

村民共同维护共建共享绿美家园

目前,仙岗社区有4个示范性美丽庭院,涵盖妇联执委、丹灶乡贤、党员志愿者、村民等住户。

仙岗社区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梁敏仪介绍,在示范性美丽庭院的带动下,不少居民纷纷加入建设队伍,为美丽庭院种上石斛、麦冬、芦荟、紫苏、车前草等中草药,既美观又养生,完美地把美丽庭院和“葛洪养生”文化融为一体。

“我很喜欢种植花草,至今已有20余年。”仙岗村村民陈恩强对改造后的庭院十分满意,他说,环保学院学生出设计方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就地取材并施工,短短几天就让庭院面貌焕然一新,兼具空间层次感和复古岭南风。茉莉花、桂花、车厘子、绣球花、红丝线……在陈恩强的细心照料下,各类植物茁壮成长,成为仙岗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今年开展绿美丹灶建设以来,丹灶镇高标准打造了一支由乡村艺术家、工程师、高职院校师生等组成的“乡村绿美师”团队。仙岗社区巧借丹灶镇“乡村绿美师”的过硬本领,提升居民美学素养,助力建设美丽庭院。此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青年大学生、巾帼志愿者等力量,推动绿美乡村建设。

“每当看到社区在自己的维护下日益美丽,心里就充满自豪感和归属感。”今年62岁的陈小玲是仙岗社区“三有”兰心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日常负责打理社区街巷花卉绿植。谈及为何加入“绿美行动大军”时,她说,力所能及参与社区治理,为美化家园作贡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家里人也非常支持。

美丽庭院,是人间烟火味,是向往的美好生活。当前,丹灶镇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奋力推进绿美丹灶建设,持续深化多元共治理念,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接下来,丹灶镇妇联将继续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和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吸引更多村民、企业家、新乡贤、志愿者等群体积极参与绿美丹灶建设,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让“美丽庭院”小空间有大作为。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时然通讯员杜嘉雯林丽婷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