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西樵镇第一小学教师何翠仪:

管班“小而美” 教出“大智慧”

来源:珠江时报2023年01月04日    

■何翠仪在辅导学生做作业。 人物档案 姓名:何翠仪 学校:西樵镇第一小学 从教感言:认真、负责地教学;用心、细心地育人,努力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主要荣誉:南海区优秀教师、南海区优秀班主任、南海区十佳班主任、南海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在办公室,何翠仪(右)与同事就班级管理问题开展讨论。

从教25年,何翠仪就当了25年的班主任。她有特别的管班秘诀:从细微之处出发,用无声的爱滋润学生心灵,通过微型班会、小型家长会等方式,为学生、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班主任工作虽然繁琐,但做长了就会品出甜的味道。”何翠仪以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去体味工作的味道,辛苦工作结出的果实也是甜美的:她总能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交口称赞。

南海区优秀教师、南海区优秀班主任、南海区十佳班主任、南海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在西樵镇第一小学教师何翠仪的工作履历中,一个个荣誉闪耀着教书育人的光芒。

班会“微”起来以点带面推动学生进步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有过哪些助人故事呢?”在一场名为“我助人,我快乐”的微型班会上,何翠仪向学生们抛出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曾经在下雨的时候,帮同学撑伞。”“我把受伤的同学送到医务室。”“考试时同桌没带文具,我把我的借给他。”

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聆听他人的故事,整个班级沉浸在助人为乐的氛围中。此时,何翠仪让学生们与同学握握手,表达双方的感激,并在纸上写下助人事例和感受。她总结道:“心里装着他人,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我们就会快乐。”

这样的一节“微型班会”,时间不长,大概10分钟,却是何翠仪向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

“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就上大班会课,大班会课的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处的计划安排和咱班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向全体同学提出学习、生活上的要求,制定目标。除了大班会课外,每周还会利用早读、午读课或者托管课进行微班会课。”何翠仪说。微型主题班会具有“短”“快”“小”“灵”的特点,能更好地落实大班会的各项任务要求,能清晰明了地反馈一周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

班会主题的选择,来源于何翠仪对重要节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日常的观察。有段时间,她发现,班级里的同学缺乏互帮互助的习惯:“邻桌同学的书掉地下了,他们看到了也装看不到;有个值日生生病请假了,那天就没人主动搞卫生。”

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况,何翠仪抓住“痛点”,开展《我助人我快乐》《我奉献我快乐》等微班会,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激励学生上进,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沟通“暖”起来在学生家长心中架起信任桥梁

班主任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何翠仪的学生、家长和同事心里,她的认真负责、细腻温柔可以打高分。604班学生廖嘉瑜说:“何老师是很温柔的,她除了上课有趣,课间也会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在我低落的时候,她会鼓励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被尊重是学生内在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何翠仪总是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想方设法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拉一把,在学生停滞不前时推一把。

新学年接班时,班里有个学生小敏引起了何翠仪的注意:她性格内向,脸上很少露出笑容,课间也经常独自坐着,甚少与同学交流。从小敏的上任班主任处,何翠仪了解到,小敏缺乏了原生家庭的温暖,内心自卑,寡言少语。

从此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上,何翠仪都会不经意地多关注她,课余跟她聊假期生活饮食,聊学习书籍……在一节语文课上,何翠仪惊讶地发现小敏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于是,趁着体育课期间课室没人,她就在小敏的抽屉里放了一张字条和一份文具礼品,在纸条上写着:“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多可爱呀,何老师为你点赞!奖励你一份小礼品,加油!”第二节语文课上,小敏向何翠仪露出了一个会心的微笑,随后她逐渐融入课堂,融入班级。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何翠仪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家访、电访、微信等形式,主动热情地与家长沟通。

由于疫情的缘故,学校没开展线下的集体家长会,何翠仪就会在放学时段约上三四个家长开展小型的家长会,比如让孩子主动学习意识强和学习较被动、散漫的家长一起参加。以优秀的家长为榜样,通过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真诚、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班级“动”起来创设灵动多彩有爱的班级氛围

从教4年,西樵第一小学教师程秀萍把何翠仪当伙伴、朋友、导师。她笑着说,每次经过何老师的班级,都要“偷看”一下她是怎么开展工作的:“何老师每天一大早就会到班,跟进学生情况,时常跟家长保持联系,班级内外事务的细节做得很好。对我来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何老师的工作用心用情,走进她的班级总能感受到,学生精神面貌良好,班风学风浓厚。”在西樵第一小学副校长郭萌看来,何翠仪善于以细节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而不是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由此,班级形成了乐于奉献、互帮互助、学习你追我赶的气象。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何翠仪深知表达沟通的重要性,她也将学科特色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学习《竹节人》一文后,同学们对竹节人的制作倍感兴趣,我顺势组织开展制作竹节人实践活动。”何翠仪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可用材料,创意制作竹节人,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分享制作的趣事,并进行玩竹节人大比拼。学生们乐在其中,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在何翠仪的班上,课前有动感十足的韵律操,学生们热情投入,很好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开展“小先生”帮扶活动,同桌形成互助小组,从行为、思想、学习等多方面进行帮扶。被帮助的同学在同伴的督促帮助下学习得更投入,帮助同学的“小先生”为此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常年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何翠仪,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龄,心态变得越来越年轻。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樵人,她在这里成长、工作、生活,她给予学生的爱,也像身后的西樵山一样深邃、悠远。当了25年班主任,她乐此不疲。对于未来,她有着美好的期待:“我想当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一名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认可的班主任,跟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图/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