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加速数智化转型 打造纺织业新业态

西樵纺织业以“两化”转型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珠江时报2022年07月15日    

■新光针织的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通讯员供图

在疫情反复不定、市场形势复杂、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纺织业发展遭遇寒冬。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哪种手段带领企业“突出重围”,成为全行业的“必修课”。

在西樵,纺织业一直是传统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当然也逃不过这堂“必修课”。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就是西樵纺织业所选择的重要手段,借此提高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引领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使“西樵面料”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加快“两化”转型

提质增效成行业共识

在佛山市新光针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针织”)的数字化智能化纺织面料染整车间,宽敞整洁且几乎没有异味的环境、全流程数据可视化的大屏幕、整齐排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等无不刷新着大众对传统纺织业生产线的认知。

新光针织总经理黎国钧认为,大量堆积库存的时代已过,纺企要学会适应柔性生产的要求,“小单快反”将会成常态,质量、货期、单价,缺一不可,这相当考验企业的管理水平。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无疑能贯通计划、过程控制、数据分析、优化的全过程,解决企业生产的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四大关键板块问题。“及时、准确、透明、完善、可追溯的数据是高效管理的开始。”

实际上,新光针织在2019年就成立了专门的IT部门,为生产车间“订做”数字化系统。现在该公司的染整车间已实现排产、染化料输送、定型机和染色机中控的自动化管理,并可在生产过程实时获取设备状态、生产进程、能耗监控和质量控制数据,员工可以在车间的设备上领取工作任务、跟进全流程进度等。

在佛山市致兴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兴纺织”),也有一个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名为“F车间”。大约从3年前开始,致兴纺织陆续投入约3500万元对F车间进行改造,引进全自动高温生态环保染色机、定型机,配套智能染化料输送系统,染化料立体仓库等,并将各信息化系统打通。

该车间的主管陈嘉铭对升级后的车间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改造升级完成后,不仅总体的生产效率比之前提高将近20%,还减少了将近25%的人手;用水量也比之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节能减排的效果比较明显。”

致兴纺织IT部负责人梁伟杰介绍,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印染合格率低和资源能源浪费的问题,还能解决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劳动成本高的问题,更解决监管不到位,生产过程不透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西樵纺织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加入到转型的浪潮中。

逆境中寻求“突围”

涌现一批产业开拓者

回溯西樵纺织业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中国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陈启沅。他在自己的故乡——西樵简村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掀起纺织业的第一轮工业革命,开创了全国纺织业的新篇章。

作为全国纺织工业的起源地,西樵纺织业从业者自然不缺乏行业开拓者的勇气。如今,当他们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激烈的竞争、同质化发展等现实困境和瓶颈时,更能激发斗志,通过转型升级进一步“武装”西樵纺织业的实力,逆流而上,寻求“突围”。

比如,致兴纺织已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投入约1.2亿元,引进了一批先进智能生产装备及信息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包括有软通织机监测、ERP等信息系统;年新增1200万米高支高密纺织面料技术改造项目;年新增900万米高支高密纺织面料技术改造项目和新型数字化智能化牛仔布料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佛山市名杰纺织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垂直立体化智能车间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幢总投资达5亿元、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足足有65米高的综合工业智造型大厦,将会被打造成高效协同的智能化制造工厂……

“这已经是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的第四次‘技术大变革’了!”佛山市南海泰源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莫柏源介绍,公司目前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主要体现在针梭织染整车间,染料自动输送系统于去年投用后,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了15%。

不久前,民盟南海总支到西樵开展有关纺织产业的课题调研时,莫柏源的女儿作为其中一位企业代表发言。她说:“作为西樵人,从小到大一直接触纺织业,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是有情怀的,也是有信心的。”

随着更多创二代甚至创三代的“接棒”,为西樵纺织业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同时,“接棒”的他们也承袭了“老一辈”创业时的开拓精神,加速着全行业的蜕变。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钟泽诗通讯员冼国锋麦钰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