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大沥沥东社区在南海率先探索“社区养老+医疗”医养结合新模式

卫生站搬进幸福院 老有所医更健康

来源:珠江时报2022年05月07日    

    ■幸福院的老人们享受多彩的晚年生活。

    “白天吃住在这里,有点伤风感冒还有医生护士照顾,大家一块吃饭、说话、上课,多好啊。以前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在沥东社区幸福院,八十多岁的孔姨一个劲地感慨。自从白天住进幸福院后,孔姨开朗了很多。

    对老年人来说,幸福或许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随着大沥镇沥东社区幸福院启用,沥东社区在南海率先探索“社区养老+医疗”的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人能享受到幸福院的日托、康养、教育等多项服务,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学习玩乐老年生活有保障

    5月5日,记者来到大沥镇沥东社区幸福院。春日里的幸福院被鲜花与绿植簇拥着,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早晨九时,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在长廊的沙发上,几位老人浴着暖阳聊起了天。

    “哈哈哈……”还没进门,酣畅的笑声已经传来。走到运动区一看,20多名老人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上着体育课。“双手交叉举过头顶,把身体往上拉,回正,接着再依次往左,往右……往不同方向伸伸你的懒腰。”

    翻看老人们的课程表,不仅有伸筋操、醒脑操、体能训练等体育课程,还安排了认知训练、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等课堂,k歌班、手工班等娱乐课程也应有尽有。

    “这栋大楼已成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站。大楼的1到2楼是沥东社区卫生服务站,施行‘医’的职能;3到7楼是长者饭堂、休息区等,施行‘养’的职能。”记者跟随大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陈少媚的脚步,在幸福院里头转悠了一圈,食堂、睡房、活动室、健身室、中医理疗室等,这里一应俱全。陈少媚说,幸福院开办以来,村里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晚年生活更有质量。

    “房子干干净净,空调、电视都有,最重要的是有‘人气’。”孔姨算得上是幸福院最早一批的“住户”。因为疫情的阻隔,她与女儿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见面。“我早已把这个充满欢乐与温暖的地方当成了家,大家都非常照顾我,我们的关系就像家人一样。”孔姨说。

    吃好住好老年生活有质量

    一扇新鲜的猪大排,清洗、切块、下锅,放入葱姜蒜和配菜,大火翻炒,倒上清水……没多久,一盆香喷喷的排骨就做好了。还没到饭点,刚上完体育课的老人们便被饭菜的香味吸引到了幸福院3楼的长者饭堂。

    “老广”们喜欢的老火汤、炖得软烂的排骨、必不可少的青菜、外加几个水果,这就是老人们的营养午餐。“从配餐、选材到制作,饭菜的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后厨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既要保证老人吃得饱,还得吃得好,还会根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剔除一些“禁忌”食物,而后变着花样给老人们调配出营养均衡的一餐。

    “在这吃饭就是好,天天变着花样吃。”“好吃啊,什么都有,吃完不够还能再盛上……”当记者询问老人们饭堂的饭菜如何时,老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饭后不久,老人们在娱乐室享受了一会儿“午间剧场”,接着便到了她们的午休时间。

    在6楼的休息区,映入眼帘的暖色调装修让人倍感温暖。干净整洁的单人床摆放其中,床头悬挂着油画,装点着绿植。床沿、厕所等地方还加装了栏杆、扶手和呼叫铃。

    老有所医晚年生活健康幸福

    “阿姨,怎么看起来精神不太好,最近没休息好吗?”在幸福院2楼的沥东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处,医生陈伟强正在为吴姨进行每周两次的看诊服务。结合吴姨睡眠不好、体内痰湿等情况,陈伟强为其开了一次中医拔火罐疗法。

    “拔完火罐后感觉人都一身轻,相信陈医生的技术,肯定能睡个好觉了。”吴姨说。

    事实上,幸福院的医养服务,惠及了不少附近的老人们。“以前一到下雨天腰腿就疼得厉害,住进幸福院后,进行体能训练和中医治疗项目,这些老毛病都没有了。”“拿药也方便啊,不用坐公交跑医院去拿,走几步路来这里开就行,价钱一样优惠。”

    “卫生服务站设在幸福院,更加方便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陈少媚说,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指标,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如何做好社区健康养老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探索的新课题。

    据统计,沥东社区有超10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家,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1%。而这些老人家当中,超过一半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史等慢病管理需求。在这样的养老压力下,沥东社区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一直是南海区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南海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努力探索具有南海特色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开创应对人口老龄化新路。从“养老”到“享老”的升级蝶变,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理想照进现实。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图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通讯员杨晨黎凤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