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凶猛”生长 是新陷阱还是金饭碗?

来源:珠江时报2022年04月12日    

    《家庭教育促进法》今年起开始实施,家庭教育成为时下热点。众多机构推出“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培训,号称“拿证后能应聘家庭教育指导师”“时薪上千元、年薪数十万元”“未来五年的‘金饭碗’”等,多家媒体则曝光了考证下的“猫腻”。

    专家认为,“凶猛”的考证热更像是泡沫,背后是家长内在的焦虑。早在1月份,中国国家培训网就发布了《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声明》,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师”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相关培训属于专业(职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不属于职业资格类、技能评价类的培训。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背景

    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家庭教育指导师”随之爆火

    孩子无学习动力、逃课厌学、离家出走、网络成瘾、盲目追星……近年来,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家长显得“惊慌失措”,一方面,是因对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另一方面,则是对家庭教育“技能”的迷茫。由此,因家庭教育不到位导致孩子一系列的成长问题比比皆是。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让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到了重要的“国事”,家长们逐渐意识到,“依法带娃”需要自我升级。

    “家庭教育指导师”一词走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提高家庭幸福的专业人员,声称可以帮助家庭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上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改变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建立孩子的德行和责任。

    与此同时,社会上有关家庭教育的培训也随之增多。只要在网上搜索“家庭教育指导师”字样,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宣传口号便映入眼帘。其中在课程设置上,有的培训机构定位为“理论+实操”双管齐下,既有专业的家庭教育、发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也有可落地的家庭教育方法技巧与实操,全方位提升学员的能力;有的则声称课程涵盖儿童教育、亲子教育、家庭生活教育三大领域,分为理论、实践、研究方法三个系列。

    现象

    收费不一、容易通过发证单位更是五花八门

    除了以“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为宣传噱头外,不少培训机构发布招生内容时,更以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后便可获得“高年薪”“金饭碗”等吸引生源。一些培训机构还对市场前景作出了预测,称未来几年至少需要4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致力于将这一职业捧“红”。

    如此宣传,让一部分想要“转行”的人看到了“机遇”,想要借此增加一份可以获得高收入的职业。

    报考家庭教育指导师需要什么条件呢?济南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只要是大专文凭以上就可以,没有年龄限制。”同样,另一家位于北京的培训机构也表示,“零基础”即可,不需要本人拥有教育专业学习背景,只要能使用电脑线上学习,参加考试即可。

    针对部分培训机构调查发现,在课程价格上,每家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收费标准。有的报价高至数千元,低的只需几百元,费用包含的内容也都不太一样。如侨大职教的工作人员介绍,课程有25小时的课时,价格为3980元,包括网课学习、报考、考试和发证整个过程;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课程是直播与录播结合,共160课时,学习周期为三至四个月,包含报名费是2880元;德瑞姆心理教育的工作人员称,课程是直播与录播结合,共94课时的录播课,价格为999元,为4个月的学习周期,参加报考还要额外交报考费360元。

    上述几家机构考试所得证书的发证单位还各不相同:超职教育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其机构培训考取证书后,证书是由中国科学院直属单位直接颁发;侨大职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证书是由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直接颁发的职业能力证书;中公教育称,证书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而德瑞姆心理教育的工作人称,证书由中国心理学会颁发。

    探因

    机构“蹭热度”打擦边球背后是家长内在的焦虑

    通过机构培训考试取得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得到“官方认证”了吗?

    今年1月20日,中国国家培训网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近期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相关培训,在宣传时盗用“中国国家培训网”名称和品牌,在学员报名群夸大证书效力为上岗必备等不实宣传内容。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表示,目前国家尚未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资格准入,市面上从事的这些所有的培训都是一种技能培训。获得的是技能培训证书,不是职业资格准入证书,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也未提及“家庭教育指导师”。

    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家长应当是非盈利的,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并不权威,而证书的拥有者可借此证书忽悠消费者,打擦边球,开展教育培训。

    “考了证就有很多家庭等着你来指导、能挣很多钱?这些更多的是商业炒作,也更是主观想象,事实上不会、也不应该是这样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庭教育培训市场不可能达到中小学生培训的热度,“因为刚需没有那么强烈,从业者要冷静对待。”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长期困扰家长的“上几个课外班”“上哪些课外班”等外在焦虑基本消失了,但是一些多年应试竞争压力下形成的一些惯性思维所带来的焦虑还没能马上化解掉。比如,“有些家长依然存在着‘万一别人的孩子没有减负我们是不是吃亏了’的顾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还有些家长则抱着“如果别的孩子都‘减负’了我还能想办法偷偷补一补,是不是就能‘弯道超车’了”的想法。

    有专家认为,目前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仍在建设,部分教培机构推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将培训目标由学生转向为家长,或成“校外培训”的变种。

    建议

    尽快建立专业团队规范行业是当务之急

    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具备人际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专业素养。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绝不是培训机构宣传的“不限经验”“无学历门槛”,这样的虚假宣传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会使许多没有家庭教育经验且学历较低的培训参与者上当受骗,他们花费了大量金钱去学习却无法胜任此项工作。这些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从业人员不但无法指导家长,甚至还会误导家长。

    家庭教育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为此,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业标准。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新兴行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非常好,因此许多不具备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能力的机构容易钻从业标准不健全的空子,通过虚假宣传来谋利。而家庭教育指导师负责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责任重大,切不可滥竽充数。为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业标准,使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其次,要严把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资质准入关。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是非常科学严肃的事情,并非随便哪个培训机构都可以胜任。因此,有关部门在审核培训资质时一定要严把准入关,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坚决不能颁发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资质,同时还要加大对各类无证经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和变异学科类培训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最后,要严把家庭教育指导师出口关。家庭教育指导师对指导家长正确育儿、依法带娃、落实“双减”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万万不可花钱培训就可拿证。为此,有关部门应组织家庭教育权威专家统一命题,实行统一考试,严把家庭教育指导师出口关。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南方都市报、青岛日报、济南日报)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