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锦旗背后的感人故事
大沥实验小学学生家长陈德勇一次赠3面锦旗答谢学校改变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送上锦旗,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关怀。
“想不到,学校这么快就改变了我的孩子,我无法用言语来感谢。”4月7日,大沥实验小学103班陈振文同学的家长陈德勇满怀感激之情,将三面分别写着“有容乃大”“有真情,更有温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锦旗送到学校领导手中,以此表达对学校老师的感谢,以及对学校教育的认可。
为什么家长要一次送三面锦旗?这背后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能包容有温情成效快
家住大沥的陈德勇是吴川人,在佛山做生意。他有3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已读中学,聪明懂事,学习用功。儿子陈振文天资聪慧,性格文静敏感。陈德勇以为儿子跟两个女儿一样,不需要家长操心,并帮儿子报读了南海区一所民办学校。谁知两个月过后,孩子就不肯上学了。不管家长怎么劝,孩子还是一直哭闹不肯上学。为了不耽误孩子,今年2月,陈德勇把孩子转到了大沥实验小学。
刚开始,陈德勇不敢抱太大希望。但经过两个月的“软磨硬泡”,大沥实验小学从招生办到德育处,从教学部到生活部,从校长到主任,从班主任到科任老师,全员齐动员,把“没办法”的小振文给转变过来了,愿意安心快乐地留在学校读书。
孩子的这一转变,让陈德勇和家人感到很是意外和感激。4月7日下午,陈德勇专门制作了三面锦旗送给大沥实验小学,感谢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悉心照顾。
“太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了。他们用爱改变了孩子,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陈德勇说,他之所以赠送三面锦旗,里面包含着三层意思:
第一面锦旗“有容乃大”,是感谢学校包容接纳了孩子。大沥实验小学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学校没有因为学生的差异而放弃,体现了学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格局胸怀。
第二面锦旗“有真情,更有温情”,是感谢老师们的悉心呵护。自从孩子来到大沥实验小学,学校各部门的行政、老师齐齐出动,校长李佩球还经常跟孩子聊天。“老师们把我们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真是前所未有。”陈德勇说。大沥实验小学老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让人敬佩,让人感动,更深深地影响了孩子。
第三面锦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肯定学校的教育成效。“大沥实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让我的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哭闹着不肯上学,慢慢变成笑着进校园,越来越喜欢上学。”陈德勇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沥实验小学教师为人师表,默默奉献,教育品质与成效让家长无限感激。
全员行动从不放弃润物无声
短短几周,是什么让陈振文从开始不肯上学,变得主动进校园、爱学习?
103班班主任谭丽莉介绍,小文第一天到学校报到,就站在教室门口,无论家长和老师怎样哄怎样劝,就是站在走廊上不肯进教室。第二天依然哭闹着不肯走进教室。面对这样的情况,她立刻上报了级长、招生办、德育处和心理辅导处。
招生办主任林汝清马上约见小文的爸爸,全面了解小文入学前的情况,得知小文在原来的学校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加上家长和之前学校的老师没有很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导致小文不肯上学。
于是,学校立刻成立了学生个案关爱行动小组,针对小文的情况制定转化方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多次谈心辅导、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关爱鼓励、德育处和生活老师协助融入集体生活等方式,逐渐让小文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慢慢放下防御,开学一周后已经肯走进教室,慢慢适应了新的校园生活。
但是小文对家长的依恋情绪较大,开学第二周还是每天上学在校门口拉着爸爸哭闹,上演“分离悲情剧”。关爱行动小组根据小文这个情况,迅速调整策略,再次约谈小文爸爸。交谈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过高,时而过度溺爱,时而过度严厉,没有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跟孩子沟通,导致小文缺乏安全感、规则意识薄弱。
为此,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和招生办合力支招,给小文爸爸传授倾听、鼓励孩子的方法和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方法,具体做法包括:跟孩子聊天不要急于说教,而是多倾听多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晚上给孩子做心理预设,把明天上学的流程说一遍给孩子听,强调爸爸把你送到校门口就要离开去上班,放学的时间到了就会接你,无论你怎么哭闹,都不能拖延;每天跟老师沟通了解小文在校的情况,及时表扬或纠正等方式。小文爸爸虚心学习,并且带着小文妈妈共同按照老师的要求执行,做到和善而坚定。开学第三周,小文已经接受了上学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跟上班级的步伐,进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
小文的父母对于孩子转变之快、适应之好,感到万分欣喜,对学校领导和老师表示无限感激。
“在小文的个案中,学校层面成立了专门的关爱行动小组,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心理成因,制定并实施‘个人定制’的教育辅导方法,让孩子在老师的关爱中找到温暖,在鼓励中找到自信,在活动中找到快乐,在融入中找到向往。”李佩球表示,大沥实验小学坚持践行“教学生一年,影响学生一生”的理念,始终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绽放最美气质,成就最美未来!
老师妙招
德育处副主任董敏思:
找准兴趣点让他放下防御
通过谈心找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慢慢走进他的心里,得到他的信任,渐渐和他达成共识,制定回校计划,慢慢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
生活老师吴淑英:
找准共情点让他感受关爱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利用下班时间跟着他在校园里闲逛、聊天,晚上看着他睡觉,教他叠衣服。当他跟我说“谢谢你,吴老师”,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只要用心去爱,他都会感受到温暖,我感觉怎样辛苦都是值得的!
班主任谭丽莉:
找准激发点让他找到自信
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表扬与鼓励,他们就会在跨越一次又一次的目标中体验到战胜自我的愉悦,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副班主任何莲花:
找准认同点让他有了向往
一天早晨,下着毛毛细雨,他说心情不好,要出去走走,我和班主任等几个老师一起陪他在雨中漫步校园。虽然我们都淋湿了衣衫,但是对他的关爱也如细雨般让他感同身受,孩子的心扉也在老师日常的陪伴中打开,在参与集体的活动中获得认同感,越来越喜欢这个充满爱和鼓励的校园。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
通讯员殷德渊
(《三面锦旗背后的感人故事》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