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屋后“四小园”绘就乡村新画卷
狮山镇象岭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建成80多个“四小园”



■改造后,村道变得干净整洁。(通讯员供图)
走进狮山镇象岭村,大片特色墙绘映入眼帘,花园、菜园、果园、公园等点缀在房前屋后。正值龙眼成熟的季节,村民周伯家门前的小果园旁,就有一棵百年龙眼树,结出了长势颇好的果实。“吃不吃龙眼啊?自家种的。”8月24日早上,周伯拿着长长的竹竿正在采摘,看见记者走来,他热情地递来龙眼。
今年,佛山迎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村容村貌是重点检查的部分。狮山镇象岭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村民意愿,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目前已建成80多个“四小园”,进一步为村里添景,为村民生活添色。
卫生黑点变美丽小公园
作为广佛交界村,象岭村与广州花都的文冈村毗邻而居,广佛居民长期途经象岭往来广佛。为此,清理陈年卫生黑点,共促广佛交流,共享宜居环境,是象岭村的重要任务。
象岭村与文冈村充分沟通后,对交界处堆积成山的垃圾进行彻底清除,并将村后林打造成休闲小公园。两村村民友好协商,加强巡逻,杜绝垃圾偷倒现象的再次发生。
经过一番努力,象岭村广佛边界环境整治“黑点”被彻底消除,乡村恢复昔日美丽。走在村道上,一眼望去看不到裸露的垃圾和杂物,两旁的房屋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几片小花园,围着篱笆,竖着写有责任人的标牌。“这片花园以前杂草丛生,今年5月份村民一起动手铲除杂草、栽下花草,打造出了这个小花园。大家就地取材,砍下竹子,在花园和临近的水池边制作竹篱笆,将花园围起来。”村民谢叔对记者说,“村里的环境变了,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村子的卫生和城里一样干净,住起来很舒心。”
象岭村党委委员、卫生干部谢剑玉表示,象岭村以“四小园”建设为抓手,鼓励村民盘活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告别门前“脏乱差”现象,打造极具本地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风景线,让乡村“靓”起来,提升居民幸福感。目前,象岭村建成80多个“四小园”,绘就一幅村美人和生态兴旺的美丽乡村画卷。
活化古建留住乡村印记
象岭村有许多文化遗址。在一片整理得干干净净的竹林里,就坐落着一处古村落遗址,古老的石砖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印记。翻看此前未整治的照片,杂草丛生、一片狼藉,与现在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谢剑玉介绍,为留住乡愁,象岭村对村内危旧房也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清理修复:村里年久失修已经损毁不堪的危旧房,在征得屋主同意后进行清拆,合计拆除约60间;对墙体大体完好,仍在使用中的老旧房屋,进行墙体的修复和瓦面的翻新,合计修复40多间;对有历史纪念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古建筑进行清理、美化,保留原有历史印记和风貌,并竖牌阐明房屋的“历史记忆”。
象岭村还用“仁、义、礼、智、信”五个主题,分别给五个经济社制作墙绘,潜移默化中让村民学会知礼守法,促使邻里间更加和谐。并利用涂鸦文化,以农产特色切入,展示人文美德,凸显乡村文化主题。经过整治提升,象岭村一屋一景,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象岭村是佛山首批美丽文明乡村,也是狮山首批美丽文明乡村。近年来,象岭村以“生态象岭”为主题,在保留象岭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氛围、丰富文化活动的方式建设美丽文明、和谐宜居村居。
如今,象岭村大力开展“四小园”建设,推进道路、小巷硬底化全覆盖、道路绿化提升改造、雨污分流、厕所美化改造等项目,让全村路网实现大转变、大升级。今年还将继续开展5个乡村振兴项目,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的提升,巩固卫生成果,以全新的村容村貌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
通讯员林丽华
(《庭前屋后“四小园”绘就乡村新画卷》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