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孙辉:
两赴喜德县帮扶 留下先进医疗技术

■南海区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孙辉。
地处凉山中北部的喜德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州处于“垫底”位置。曾几何时,大病跑市里成为喜德群众看病的常态。这种现象的改变,始于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喜德县工作小组推动组团式医疗帮扶。
孙辉,南海区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主动请缨前往喜德县开展医疗帮扶,两度挂职喜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帮扶期间,喜德县人民医院增设眼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学科,并成功申报4个州级重点专科,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工作有序推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把佛山的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留下来。”孙辉说。
增设多个科室缓解群众就医难
过去,喜德县人民医院因科室设置不完善、大型设备缺乏、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老百姓不愿也不敢在县人民医院就诊,大病重病都往西昌市跑,不仅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和负担,医院也陷入了医护人员流失、技术服务水平差的恶性循环。
根据佛山组团帮扶调研结果,孙辉第一时间从医院运行机制和源头上找准症结,率先在凉山州实施了县级人民医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彻底扭转了以往县医院“吃大锅饭”、干部干事创业精神不足、医务人员流失严重等局面。
其次,是在强化专科建设上下功夫。“不同于一家医院帮扶一家医院,一个科室帮扶一个科室,我们的组团式医疗帮扶,集中了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等五家优质三甲医院,把每家医院所长结合在一起,再结合喜德县的需求,将优势医疗力量和资源带到喜德县人民医院。”孙辉说。
借助各家医院专科所长,孙辉推动喜德县人民医院专科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不仅新成立了急诊科、ICU、新生儿科、眼科、血透室、病理科、泌尿外科等基础科室,2020年,妇产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等4个科室成功创建州级重点专科,各科室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医疗水平提升患者看病不出县
当地医疗人才的流失也是制约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第一次到喜德县人民医院的时候,发现医院内就诊人数不多,病床使用率也不高,医生数量不足,医院整体的业务收入也不高,这样的环境确实留不住人才,也实现不了个人价值。”孙辉说。
孙辉介绍,为了帮喜德打造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本土化医疗人才队伍,帮扶期间,喜德县选派了多名优秀骨干人才到佛山进行临床进修学习,以及到南海区人民医院挂职学习管理经验。两地互相交流学习,输血和造血并重,在佛山专家的带领下,喜德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们佛山还有优秀人才主动提出到喜德工作,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我们的帮扶实效是明显的。”
经过多番努力,喜德县人民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业务收入由最初的4000多万元增长到如今的9000多万元,医疗质量大幅提升,病床使用率从原来的56%提升至140%,妇产科、儿科、消化内科、骨科等科室病床一床难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了90%以上,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帮扶效果显著,两度前往喜德的孙辉深感骄傲。2019年8月19日,孙辉第一次主动请缨前往喜德,由于疫情暴发又紧急回到佛山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待疫情稳定之后,应喜德县人民医院的请求,孙辉再度前往喜德,挂职喜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因为出色的工作成果,2020年,孙辉荣获南海区授予的“优秀扶贫专技人才”以及“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荣获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凉山州优秀医务帮扶人员”以及凉山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的“凉山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通讯员梁筠仪崔学江图/通讯员提供
(《两赴喜德县帮扶 留下先进医疗技术》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