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佛山比麟堂钟道仁坚持诚信立身,积极支持公益事业

重组比麟堂 推广南狮文化

来源:珠江时报2020年10月31日    

为了兑现自己对师傅的承诺,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钟道仁2006年带着师傅的遗愿回到佛山南海,和习武同仁们重组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比麟堂,担任佛山比麟堂总堂掌门人。在他的带领下,比麟堂在深圳、厦门、上海、成都、藤县等地建立了10个训练基地,还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

多年来,钟道仁热心助学扶贫,成为了山区孩子们熟悉的“钟老师”。由于坚持诚信立身,为人仗义,而且积极支持公益事业,钟道仁2019年第二季度被评为“最美佛山人”。

穷苦童年植下诚信种子

“我父母祖籍广东,虽然在香港的日子很清苦,但我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一直将诚信铭记于心。”钟道仁说。

1959年,钟道仁出生于香港的一户农民家庭。当时,香港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各阶层贫富差距悬殊,繁荣的街市和破落的郊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从小就生活在郊区,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似乎与他无关。父母是淳朴的农民,经常教育他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与人交往要讲信用。

8岁那年,他与南狮结缘,并在11岁加入禅港比麟体育会,跟随比麟堂先师何财先生学习武术和南狮技艺。在比麟堂习武期间,师傅也经常教导他:做人一定要“牙齿当金使”,习武之人更该如此。

1972年,刚满13岁的钟道仁因贫穷被迫辍学,投身社会为生计奔波。他凭着一股不认输的拼劲和诚信正直的为人,一路摸爬滚打,后来在亲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营起一家物流企业。这为他日后带着师傅的遗愿回到佛山重振比麟堂,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带着先师遗愿重组比麟堂

2006年,钟道仁逐渐有了积蓄,念及儿时梦想和在师傅跟前的许诺,便与老一辈师叔伯、师兄弟商量,准备重整禅港比麟体育会。

他回忆:“师傅临终前曾留下遗嘱,希望我们师兄弟日后回到佛山南海寻根问祖,重振比麟堂的威风。我当时也在师傅面前许下了诺言,郑重地答应了老人家,总有一天要去兑现。”

堂史资料显示,在清道光年初,比麟堂原来是南海叠滘东胜村里的一间私塾。相传当时东胜有一牧童孔其经常被村中顽童欺负,后被一位身怀武功的农夫遇见,主动教其习武。孔其学有所成后,将武术带进了比麟堂。1920年前后,叠滘比麟堂发展为醒狮团。但在特殊年代,舞狮活动停办了几十年。自移港乡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设“禅港比麟体育会”,堂号才得以相传。

“禅代表佛山,港代表香港。我们回来的目的是寻根,也是联谊。”钟道仁说,经过多方打听和联系,他和一众师叔伯、师兄弟终于回到了先师何财的故乡南海桂城叠滘。

在他的牵头操办下,佛山比麟堂重新挂牌。他自掏腰包,用200万元组建了一支职业化的舞狮队,并专门跑到广西藤县,说服世界舞狮冠军邓静安加盟,管理这支专业队。

重组比麟堂后,钟道仁经常找南海本土的龙狮前辈交流学习,他意识到一个现实:南海的南狮文化发展成熟,几乎每条村都有舞狮队,比麟堂无需在本土再做进一步扩展。于是,他在香港、深圳、上海、广西、成都、厦门、福建、贵港等地都设立了比麟堂分会,还带着醒狮队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为推广南狮文化做出突出贡献。

经过多年经营,比麟堂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带着团队开始活跃于狮艺界的各大赛场上。仅在2016年至2018年,比麟堂就参加了81场国内外舞狮竞技赛,斩获了41金25银14铜。此外,他也带着徒弟们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媒体合作,宣传南狮文化。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钟道仁一直待在香港,但他心系比麟堂,坚持通过网络远程处理比麟堂的事务。

到贫困山区开展助学扶贫

由于出身贫苦农家,又在后来的谋生奔波中吃了不少苦头,钟道仁深知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我在青年时期就给自己许下了诺言:如果有一天我的经济条件变好了,一定要回馈社会,帮助那些穷苦的小孩,让他们接受教育,学习技能,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钟道仁说。

“我是一个普通人,但喜欢尽自己的能力做点善事。”钟道仁说,从2000年开始,就在他的事业刚有起色的时候,开启了他个人的助学之路。他每年都多次往返内地和香港,走访贫困山区。汶川大地震后的四川、贫困的贵州、高海拔的青海等地,都留下了他助学扶贫的足迹。

2007年,为了帮助更多人,他牵头设立了比麟基金会。他定期带着爱心礼物,配合精准扶贫政策,走进广西和粵西贫困山区学校,探访贫困学子。2020年,已是他扶贫助学的第20个年头。目前,比麟基金会在国內多个贫困山区支援建设十多所学校,帮助过5000多学子或家庭。

他的徒弟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告诉记者:“仁哥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仁有道。不管是传承狮艺还是扶贫助学,他都是尽心尽力,说到做到。长期和他一起工作生活,我们也都受到了他的熏陶。”

文/珠江时报记者林应涛■钟道仁指导徒弟学习基本功。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