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一路皆风景 一砖一石留乡愁
丹灶镇仙岗社区借乡村振兴“东风”,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仙岗社区将本土特色传统文化渗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一砖一瓦中。

■仙岗蟹泉仙井。

■蟹眼仙池设计图。

“你们好,欢迎来到仙岗古村!”仙岗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健宁带领前来参观调研的团队,用双脚丈量这座古村的一桥一路,一砖一石。近年来,陈健宁平均每天要接待至少一个来访团队,周末及节假日更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近年来,丹灶镇仙岗社区在经济开发和文化保护上做好平衡,在短期利益和长远效益之间做了取舍,坚持保育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深化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走出一条历史文化古村发展的“好路子”,把乡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家园。
活化古村落党课“搬”进乡村祠堂
2012年,仙岗社区以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为契机,结合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多年聚力发展,仙岗社区也成为丹灶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在仙岗社区党委书记叶伟华看来,8年来一步一脚印,路走对了。
通过古村活化,仙岗许多传统场所的功能界限开始慢慢被打破。其中,几经修整的陈氏大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以往一年仅开门数次,用于传统祭祀、婚嫁活动。在活化升级后,陈氏大宗祠打破界限,把传统文化和文旅活动结合起来,不仅仅是祭祖、婚嫁使用,还作为游客参观、村史介绍、乡村党建、狮队训练、研学教育以及村居各类文娱活动场室来使用,成了仙岗最具人气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该祠堂举办的各类文化和旅游活动超20场,成为丹灶宗祠活动范本,也是仙岗社区祠堂活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此外,丹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祠堂活化”工程,将党建课堂“搬”进仙岗陈氏大宗祠。课堂通过邀请有经验的基层干部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理论宣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活动之一。
乡村党建课堂将传统祠堂功能进行延伸,结合实际为农村干群“量身定做”,引导农村基层党员从“不愿听”“听不懂”到“主动学”“主动听”,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
提升人居环境多举措巩固整治成果
近年来,随着不少居民外迁,仙岗社区内存在不少闲置屋、闲置地,长期以来杂物堆放,垃圾林立,成为蛇虫鼠蚁的“爱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后,仙岗结合“三三整治”,号召居民从自身做起,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保持村内巷道干净整洁;从古村落、古建筑、古井、古树的修复、保育入手,软硬兼施,不断提升村居“颜值”。
“我们号召居民动起手来,活化闲置地,变废为宝。”仙岗社区仙岗经济社社长陈彭宽介绍,活化闲置地成为提升人居环境的“独门秘籍”。陈彭宽在行动中做好带头作用,由于自家屋后闲置地为族内子侄所有,他主动联系获得许可后,将闲置地进行活化,改造成一个“私人花园”。他的做法也获得周边居民点赞,纷纷效仿起来,经济社内不少闲置地变成一处处风景。
同时,仙岗持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引进第三方保洁公司,在辖区设置投放垃圾箱,在绿道节点、主干道两侧、公共场所等区域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初步建立长效机制。此外,仙岗还创造性设置党员卫生示范岗,搭建平台让无职党员定岗定职,为社区美丽创建工作助力,打通年轻党员服务社区最后一公里。
“由于所聘请的保洁公司并不负责村内小巷小道,只能依靠居民自发清理。”叶伟华介绍,目前仙岗结合《村规民约》,定期开展入户宣传,对每家每户屋前屋后卫生情况进行评比,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由此督促居民为人居环境提升添砖加瓦,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
生态宜居既要塑造乡村美丽外形的“面子”,更要培育饱含“人情味”、富有乡风文明的“里子”。在人居环境提升中,仙岗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丹灶“有为六德”、《仙岗村规民约》等融合进社区景观建设,进一步教化村民,培育“看得见”的乡风文明。
结合“有为水道”建设打造乡村养生胜地
“仙岗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相比其他村居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招商、招大商”,或通过发展“出租经济”,依靠租赁土地、厂房、住房来提高居民的集体收益,仙岗结合实际情况,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仙岗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传承弘扬烧番塔、盲公话、北帝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打造村史馆、粤曲文化传承基地等文化场所,成为往来游客的“心灵栖息地”。同时,作为“有为水道”的重要节点,仙岗未来也将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石,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有为水道”位于丹灶镇西南部,源于仙湖,途经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和塱心几条村居,全长8公里,片区“人文相通、历史相近、水道相连”,是丹灶“有为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丹灶镇统一规划打造“一岛两湖十里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有为水道”通过湖、村、田、庙、湾、园、闸等节点建设,设计游船码头,以线带面形成一条特色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人文廊道。当前,“有为水道”沿线一批节点项目工程正全面启动建设,水道的新风貌值得期待。其中,选址于仙岗社区辖区内的蟹眼仙池、仙子湖两个节点项目也已正式动工。
建设好“绿水青山”,也要转换成“金山银山”。叶伟华介绍,未来仙岗将围绕“乡村养生胜地”的定位,结合“有为水道”沿线建设,建设成为富有岭南特色的文旅古村。同时,还结合葛洪仙祠、陈氏大宗祠、十二古井等元素,设计食、住、玩“一条龙”文旅线路,大力挖掘本土霸王花等特色小吃,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农旅文融合民宿项目,静待八方游客来访。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吴泳通讯员欧锡康
(《一桥一路皆风景 一砖一石留乡愁》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市民免费看 16部优秀纪录片
- 下一篇:交警暂扣违法 摩电车辆58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