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健身场地有了 分红收入多了

打造活动广场提升村居环境,盘活闲置土地吸引投资商,狮山镇狮岭村桥头经济社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珠江时报2020年09月21日    

■村民缪江良每天到新建的广场锻炼。

■村中新建、改建了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场所。

“今年分红每人可以多拿6000元左右,一个家庭就多了几万元收入。”9月20日,狮山镇狮岭村桥头经济社95岁的老伯缪江良坐在榕树头下纳凉,与其他村民一起分享今年最开心的事——一年不用干活,也有8000元的收入。

更让缪江良高兴的是,村里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借助乡村振兴契机,桥头经济社建设、改建羽毛球场、足球场、篮球场、活动广场,加装乒乓球台,打造村民家门口的“体育中心”。

环境的改变,引来了投资商租用30多亩土地建设工业区,一年为经济社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而未来工厂投入使用,还会带动当地出租屋、餐饮等经济发展,解决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环境美了,钱包鼓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显著提升了。

打造家门口的“体育中心”村民出门就能运动

桥头经济社的村口,一个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建起来了。这里原本是村民堆放杂物、建筑材料的闲置地,环境问题突出。现在这里被彻底清理干净,摇身一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活动广场。

广场分为两个功能区域,一边设置有健身设施,另一边是宽敞的广场,热爱广场舞的大妈、喜欢耍太极的大叔们有了好去处。“广场特别大,干净卫生,还装了防护栏,很安全,今后还可以在这里举办晚会、放露天电影,想想都开心。”缪江良说,已经95岁高龄的他每天上午吃完早餐便出门溜达,崭新的健身设施是他经常光顾的。

桥头经济社500名村民也感受到了村中的变化,村民缪本源感触颇深。他介绍,新建改造的体育健身区就在他的家门口,原来这里杂草丛生、蚊虫滋生。“现在环境大变样,完善的运动场所满足了爱好不同的村民,出门就可以锻炼,我自己经常骑自行车绕村骑行。”缪本源说。

立足群众迫切需求,狮岭村坚持边整治、边提升,先后修补道路、硬化地面,增设停车位、景观护栏,新建村民活动广场。改造提升了1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1个羽毛球场,并加装乒乓球台、健身设施,连片打造成体育健身区,成为村民们家门口的露天“健身馆”。

狮山镇狮岭村委会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麦铭信介绍,2019年,狮岭村有4个经济社成功申报乡村振兴项目,其中桥头经济社获得300多万元的支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疫情,大家都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以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满足村民多种运动需求,达到帮助村民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的效果。”麦铭信表示,体育设施建设今年5月动工,8月底完成,期间区委、镇委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和质量,赞赏该项目的做法,并要求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引来投资商村民钱包鼓了

以前,说到桥头经济社,不得不提一个“穷”字,地理位置偏僻、土地分散、无特色产业,村民分红很少。起初每人每年只能拿到几百元,只够一年的酱油钱。“2019年,狮岭村抓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争取将村中过千亩的土地集约发展,盘活闲置地,让土地流转起来,增加村民收入。”麦铭信表示。

率先享受到这一利好政策的桥头经济社,梳理出30多亩土地,并引来了投资商投入300多万元,租用该地块建设桥头工业园,兴建厂房和商业区。这笔数目对于每年只有60万元收入的桥头经济社来说,可谓是翻了几番,这意味着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除去经济社留用资金外,今年每个村民可以拿到分红约8000元,比去年多6000多元。”狮岭村桥头经济社社长缪迪华介绍,分红是村民实打实看得见的收入,随着投资商后期的招商引资,人流越来越多,也会增加村中出租屋、餐饮店等行业的收入。

缪迪华算了一笔账,桥头经济社主要产业还是以出租土地发展工业为主,未来还将有一块土地出让,这样除了增加村民的分红,还会给村民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甚至可能吸引外出的年轻人回村发展。“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年收入8万元~10万元的家庭都不在少数,可谓真正过上小康生活。”

“以前太穷。”缪江良表示,现在每年不干活也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此外他每月还有2000元左右的民政补助,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很幸福。虽然跟其他富裕村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是缪江良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桥头经济社这个后进村一定会踏上高水平全面小康之路,村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通讯员张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