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命线”守护者 6年参与处警2万余起
南海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指挥长彭伟东不仅个人业务精湛,还带动团队共同成长

■彭伟东。

南海公安铁军风采
4月8日凌晨,南海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巨大的幕墙上显示着全区实时警情信息,彭伟东坐在主指挥台的座位上,一边翻阅手中的材料一边紧盯幕墙,研判警情,他面前的数台电话、对讲机一字排开,不时响起。
彭伟东是南海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指挥长,调入指挥中心工作6年来,他坚定守护“声命线”。直接参与处置警情2万余起,指挥协助基层单位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200余人,救助危难群众3100多人,寻回各类报失人员2000多人。
彭伟东就是这样干一行、精一行,成为同事眼中的“业务通”;他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想方设法提升队伍凝聚力,是同事心中的“主心骨”。他曾荣记个人三等功,荣获全市公安机关十佳岗位标兵、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干一行精一行
他是好学上进的“业务通”
2月初的某天,彭伟东值班,指挥中心接入一宗在桂城发现发热病人的警情。彭伟东立即通知卫健等部门前往处置,同时提醒民警做好防护再出警,处警过程中要保持距离。后经检测,该病人为普通发烧,只是虚惊一场。
指挥中心是公安部门的中枢大脑,承担着全局警力指挥调度等核心职能。按照南海公安分局防疫工作的相关部署,自年初二开始,彭伟东就坚守岗位至今,通过开展指挥调度、联络沟通、信息报送等工作,助力撑起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后方。
在进入指挥中心前,彭伟东当过巡警、社区民警、刑警、技术员等,将他人生中美好的25年时光都奉献给了南海警队。在2014年进入指挥中心时,彭伟东已过中年,但他仍积极投入到新岗位中,适应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边学边做。
进入指挥中心后,彭伟东以学习者的身份跟在前辈身边学习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应急处突等方面技巧。同时,他利用空闲时间走访镇街,熟悉地形地貌地名,并自制地图。“有些交界区域、高速沿线区域的归属地比较复杂,我们请教东哥,他都能很快地分辨出来。”范敏华是彭伟东所带的接处警班组的处警员,她说,彭伟东是同事眼中的“活地图”。
业精于勤。好学上进的彭伟东很快就成为指挥中心的“业务通”,信息报送、情报查询系统、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等工作样样精通。他还将多年基层处警办案的经验与指挥调度工作相结合,让处警指挥快又准,更有针对性、更到位。
今年初,狮山官窑一名男子抢走了一位快递员的电动车后逃之夭夭。“根据基层抓捕经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尽快掌握嫌疑人特征、逃跑方向等信息,以便通报实施拦截围捕。”彭伟东介绍,在分析研判发现嫌疑人逃往三水后,他立即通报三水警方,联动追击,很快便抓获该嫌疑人。
“彭伟东非常肯担当,他值班时,遇到重大警情和求助警情,都会主动跟进。”南海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王宏亮点赞道。
注重团队作战
他是同事眼中的“主心骨”
彭伟东所在的接处警班组有民警4人、接处警员9人。作为班组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工作中,彭伟东严格要求组员按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团队作战的力量;工作以外,他又是组内的气氛调节者,提升队伍凝聚力。
“工作中,东哥对我们要求非常高,他常说我们的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工作,一个小细节决定警情发展走向。”范敏华说。至今,彭伟东仍保持着每季度带领组员走访社区的习惯,让组员边实地走访边学接处警专业知识。
彭伟东还有一个坚持了多年的习惯:提前半小时到岗交接班。临上岗前召集组员开一个10分钟的短会,分析近期警情特点,进行岗前培训、动员鼓劲。
“每处置一宗警情,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在彭伟东看来,因才施用、全面发展,有利于组员个人和整个团队的长远发展。因此,他鼓励组员在精通本岗业务的基础上,按照意愿定期轮岗,学习其他技能。例如有人比较细心,可以到视频岗锻炼,有人喜欢文字,可以尝试当信息员。
在彭伟东的带领下,不少组员都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指挥民警。范敏华已经在指挥中心工作近10年,处警效率非常高,一人就能处置当值期间的半数警情,但她仍积极尝试信息岗等岗位。
团队士气高的另一大原因来自工作以外。“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工作之余,彭伟东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定期组织团建活动,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敞开心扉、交流互动,促进组员之间关系融洽,提升团队合作精神。
“彭伟东带出来的组员,业务能力都过硬。”王宏亮介绍,且彭伟东不只是关注自己的班组,若发现其他班组组员存在工作疏漏,也会提出合理建议。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通讯员许嘉鎏陈思颖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
(《“声命线”守护者 6年参与处警2万余起》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南海法院一案例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