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居民自发参与管理电动自行车停放更有序

里水金峰洲社区探索“党委领导、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商议事、自我管理”治理模式

来源:里水社区报2022年11月15日    

    ■金名都小区志愿者清理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

    “桐姐,今天会有核酸检测吗?小区还缺志愿者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里水中海金沙里小区党支部书记黄锦洁的手机经常会收到居民志愿服务报名信息,其中有党员、志愿者,更多的是热心居民,希望为小区疫情防控出分力、搭把手,共同维持好生活秩序。

    党建引领,扎根一线,用心服务,在金峰洲社区“创熟”工作背景下,辖内小区不断涌现出黄锦洁等热心居民。在他们带动下,小区居民、物业、党支部自下而上积蓄力量,为小区向好发展赋能聚力。

    党建引领点燃居民自治热情

    金峰洲社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地居民购房入住,成为里水最大的“广佛候鸟”聚集地。人口密度高,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文化风俗有所差异,导致邻里矛盾纠纷频现,冲击着小区融和生活。

    “问题从何而来,就从哪里着手解决问题。”通过走访调研,金峰洲社区党委摸清了各小区楼盘基本情况,更从中认识了一批热心居民,广为熟知的“桐姐”、党员黄锦洁便是其中之一。在社区支持下,黄锦洁成为社区调解员,成立了首个以女性命名的好人工作室,在金沙里小区组织起党群志愿服务队。

    结合住宅小区分布情况,金峰洲开始在小区广泛推行“楼长制”,优先任用党员及热心骨干,持续发掘小区治理能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逐步破解小区治理的痛点堵点,探索“党委领导、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商议事、自我管理”的治理模式。

    点燃居民自治热情,金峰洲社区治理“多线开花”:辖内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帮助小区流动党员找回组织,激活力量;各小区组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楼长队伍、志愿服务队伍,解决了电动车违停、充电等难题;社区妇联建立“1+2+X”机制,组织亲子读书会,关心下一代成长,调动起妇女群众治理力量。

    多元参与,共建共治。金峰洲社区党委通过组织建设、机制完善、队伍赋能,形成了“1334”楼长志愿服务队模式,推进楼长等自治队伍规范化建设,引领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今年,里水镇党群服务中心在金峰洲社区建成启用,有效统筹镇、社区两级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八仙过海创熟方法有“一套”

    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是城市社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小区党支部、物业团队等带动下,居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因兴趣结识,以邻居为伴,以“熟人带新人”,多元自治组织也在小区建起来。

    “大家快来看看,我这里有书有玩具!”在中海金沙里小区,跳蚤市场活动定期举行,小区居民们纷纷拿出自家闲置物品,在指定区域进行摆卖置换,现场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

    如此受欢迎的活动,其实是由小区党支部、物业团队、党群志愿服务队共同策划执行。“小区以活动为媒介,创造机会让居民彼此‘拉关系’,居民更乐于参与。”黄锦洁介绍,为在小区营造良好的邻里互动氛围,增进邻里感情,小区自治组织想方设法链接资源,将各类服务送进小区,让居民享受的同时,也激发起他们对小区建设的认同感,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加入,成为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

    在金峰洲社区同样受欢迎的,还有金峰洲亲子读书会。该组织从最初十余人,通过“传帮带”,发展至今有近500个家庭参与,营造了一股浓厚的亲子学习氛围。“以书为媒,通过学习分享帮助亲子成长,拓展他们的社交圈、朋友圈。”亲子读书会骨干赵金瑞说,如今,亲子家庭不仅局限于参与学习活动,还会主动应邀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成为小区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将环境弄好,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自然会支持和加入到建设中来。”金名都小区(东区)志愿服务队队长陈汉镇说,在小区,电动自行车不再出现乱停乱放,而是规范整齐地停进小区充电停车场,把成果做出来,越来越多的居民自愿加入治理管理队列。

    搭建“创熟”关系网,自治组织有方法。下阶段,金峰洲社区将开展志愿者骨干培育发展及公益服务,探索深化创新队伍培育模式,构建小区楼长志愿服务队长效机制,织密社区“创熟”工作网、和睦邻里关系网,营造小区稳定和谐、长效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刘伟鹏通讯员吴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