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小切口” 解决“大民生”
宏岗村每年一个“书记项目”,解决一个群众关心问题

■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李汉荣(右一)参与宏岗三清理工作。

■宏鹰公园。
炎炎夏日,虽是上午10时,但白晃晃的阳光已经把地面烤得热浪滚滚。与室外的炙热相比,里水镇宏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显得十分凉快,丝丝凉意从中央空调送出,轻抚着等待就医的老幼妇孺。
这是崭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近2年重建,于今年6月启用,这也标志着该“书记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宏岗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一年一个“书记项目”,以重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停车难”、兴建幼儿园等小事为“切口”,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大事”,让群众增强获得感。
新站启用就医更舒适
“以前大厅里没空调,夏天排队看病就是受罪,汗水流不停,衣服全湿透,小孩子又哭又闹。”提及过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多岁的光叔直摇头。光叔是土生土长的宏岗人,在他的记忆中,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设施简陋,并且由于年久失修,近年来更是出现墙灰剥落、雨棚漏水的现象。
变化始于2018年。那一年,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李汉荣把改造提升宏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书记项目”。“如此不堪的就医环境,早已是扎在群众心里的一根刺,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的这件烦心事。”李汉荣说,那时恰逢里水镇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他便四处奔走向上级反映问题、递交立项申请。由于旧服务站兴建已久,70年代的泥砖结构已无法通过小修小补提升,他希望推土重来,从根本上为群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终于,经过多个部门实地走访和协调沟通,有着40多年历史的宏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走上了重建快车道。如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布局合理,其中一层是停车场,二层设有全科、中医、康复理疗、B超、心电图等诊疗科室以及2个家庭医生工作室,三层暂未启用。群众对拔地而起的新服务站,赞不绝口。
合理规划停车不再乱
“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改。”这是“书记项目”的初衷,也激励着李汉荣以扎实细致的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9年春节过后,李汉荣通过“三级党建网格”收到了不少投诉,这些投诉大多指向一个问题:“停车难”。
为什么难?春节后外来务工人员纷纷返工,再加上周边村对车辆进行收费管理,而宏岗村停车免费,一时间便涌进了很多外来车辆。
怎么办?急群众所急,李汉荣马上将此项工作纳入“书记项目”,随即发动党员干部晚上走街串尾,摸清全村“过夜车”的数量,然后通过“立规”+“开源”,合理引导群众停车。即制定宏岗停车管理方案,对符合停放条件的车辆进行登记并发放免费停车证,对原村内地堂(晒谷的地方)改造的停车场,优先该生产队的车辆停放,非户籍车辆可在非限停时段免费停放。同时,在工业区的空闲地方指定一个位置划车位(大约100个),引导非户籍车辆免费停放,车位先到先得。
规矩一出,争车位的现象立马少了。“拥堵现象明显缓解,最主要是发放停车证后,外来车辆少了很多,停车位还算够用。”非户籍居民阿芬说,大家都是街坊邻里,争吵难免伤和气,她的车就停在工业区那边,虽然要多步行10分钟,但车起码有了安身之所,也少了不必要的纷争。
腾笼再造兴建幼儿园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李汉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2020年伊始,李汉荣就把“书记项目”瞄准了即将租约到期的旧厂房。该厂房位于沥口,占地4亩,租约于2月到期,主要生产粘得牢胶水、树脂等化工用品,其周边也有不少住宅区,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今年1月,李汉荣便把该厂房的改造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厂房占地不多,若工改工,始终与住宅区生活环境不匹配,于是,经村班子联席会议商议,我们就希望把这个旧厂房拆除,建设一间普惠性幼儿园。”李汉荣说,宏岗村有2000多名本地村民,7000多名非户籍人口,但却没有一所幼儿园,教育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必须优先推进。
说干就干,李汉荣立即召集沥口经济社召开代表会议,对改造方案进行表决,村民代表100%同意。目前,该项目的改造方案已移交到相关部门等候审批,只要获批,宏岗村便会争分夺秒上马项目。“群众的事情一刻也不能拖,‘书记项目’就是‘军令状’,必须立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李汉荣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
(《找准“小切口” 解决“大民生”》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