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结缘
◎田雪梅
小时候,我对书的最初记忆来自父亲讲的故事。
冷冬闲时,我们围坐在火炉边,父亲像聊天似的给我们讲《杨家将》,他讲得通俗易懂,我听得津津有味。“穆桂英挂帅”那段听不过瘾,缠着父亲再讲一遍,父亲慈爱地摸摸我的头,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讲完一个,我缠着父亲还要讲,他禁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薜仁贵》的传奇故事又娓娓道来。
父亲的口头故事在我幼小的脑袋里生了根。
上小学时,伙伴中盛行巴掌大的“小人书”,一环扣着一环的画面,下面是情节的叙述,图文并茂,勾起了我对书的好奇。村里已上初中的大哥哥大姐姐看不上小儿科的连环画,像扔废纸一样扔给我们,而我如获至宝。栩栩如生的画面、趣味十足的故事让我百看不厌。积累的连环画竟放满了一个木匣,它成了我童年时的珍宝。
真正接触到的第一本书是借来的《说岳全传》,父母怕耽误我学习而时时阻挠我看“闲书”。我趁父母不在家时躲在放粮食的屋里看,听到大门一响我把书迅速塞进粮食堆里,打游击似的读了第一遍。把精彩的部分翻来覆去地看,看得浮想联翩,幻想自己也是书中的一个能文能武的角色。
在农村,《杨门女将》《说岳全传》《隋唐英雄传》是村里能识文断字的大人在闲暇时用来消遣的读物,读后把书随便在炕上或桌上一扔。向那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借,他们爽快地拎起来塞给我,我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初中,担任语文课代表的我在老师办公桌上看到了《读者》《意林》这样的杂志。老师看我眼巴巴地盯着桌上的书,笑着说:“想看哪本?拿去看。”我顿时欣喜若狂。书中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开阔了我的眼界,丰盈了我的内心。
后来上了师范,学校的阅览室里书香缭绕,我仿佛进了知识的殿堂。分门别类的图书每天欢迎我,陪伴我,助我成长。我如饥似渴地沉浸在一本本浸透着油墨香的书本里,“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贪婪地读了一本又一本,读得如痴如醉,读得废寝忘食。
步入社会,压力大时,书成了我缓解焦虑的良药;孤独时,书成了能交心的挚友。浸润书本,涵养书香,会淡远了物欲,远离了烦恼,接近了豁达。与书结缘,沐浴着幽幽的书香,幸福的心湖就在轻轻荡漾。
(《与书结缘》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