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网络诈骗花样多 唔贪唔理最稳阵

来源:罗村社区2021年10月22日    

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刚结束,今年活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但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让人防不胜防,本期就让我们“复习”一下防诈知识,守好“钱袋子”。

A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虚构事实,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骗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

典型诈骗套路

/杀猪盘类诈骗/

诈骗团伙的“技术组”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公民个人信息,搭建诈骗网站;

“供料组”广撒网,物色诈骗对象;“话务组”按话术陪聊建立恋爱关系;“技术组”再以“生意周转需要钱”“生病医治需要钱”“遇到好项目,拉你赚大钱”为由骗取钱财;

最后“洗钱组”洗钱跑路,并拉黑删好友。

/冒充客服诈骗/

第一步

骗子通过不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网购订单数据,冒充客服,联系受害人谎称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快递丢失,主动提出“退款、赔付”。受害人在骗子提供订单详情信息后,产生了初步信任。

第二步

骗子进一步提出需要通过平台认证才可退款,诱导受害人向骗子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或是引导被害人至贷款软件进行贷款。

第三步

骗子利用受害人填写的个人信息及手机验证码,完成盗刷转账,或以退回多转的部分款项为由,要求被害人将贷款所得款项转入其提供的银行账号。

/冒充公检法诈骗/

特征一:伪装身份,编造事由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身份,向受骗者发送伪造的“逮捕证/通缉令/传票”以进一步获取信任,并编造“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纠纷、诈骗案、入境违法、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各类事由,对受骗者进行恐吓。

特征二:诱导“配合调查”并要求保密

不法分子打着协助受骗者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受骗者转接电话以“配合调查”。并在过程中,不断向受骗者强调“案件涉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且要求受害人始终保持通话状态。

特征三:诱导进行转账,或下载虚假软件

最后,不法分子要求受骗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是要求受骗者下载指定虚假软件进行所谓的“资金清查”,诱导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B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归结起来就是把握这14个字:任你东南西北风,捂住钱包不放松。其次,做到以下几点很关键:

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的、让你交钱的,不管钱多钱少,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的“委托”“授权”“任命”的,都是诈骗。

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各类APP、项目,都是诈骗。

凡是“客服”要求必须通过发来的二维码、链接下载贷款APP的,一定是诈骗;未收到贷款之前,一定不缴纳任何费用。

凡是网络兼职刷单的,要求先垫付资金的,一律都是诈骗。

网络交友一定要注意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不要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不要轻信陌生人发来的“盈利图”,不加入全是陌生人的“投资群”,不轻信“营业执照”,不做“国际盘”。

不要向陌生个人账号汇款转账,向平台注资时要多方验证是否合法正规。

一旦遭遇诈骗,保存好汇款或转账时的凭证并立即报警。